慢性便秘
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
80岁以上可达20.0%-37.3%
0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02.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危害性便秘本身并不会产生致命的危险,但当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时,便秘是一个潜在的致命的危险因素。
便秘患者因排便用力过猛,会使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加强,心搏出量增加;
高血压患者血压会突然升高而导致血管破裂或栓塞,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
冠心病患者因心肌耗氧量增加,则易诱发“排便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室壁瘤破裂等并发症。
03.哪些原因引起便秘1.不良的生活习惯:液体摄入减少、膳食纤维素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
2.精神心理因素:老年人多病、丧偶或独居等问题,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事件;
3.环境因素:不适宜的排便环境,如缺乏私密性、不能独立如厕、需要他人协助、厕所设施不便利等;
4.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等;
5.药物相关性便秘:尤其是滥用泻药;
6.盆底肌功能障碍;
7.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慢性便秘从今天起,远离“便秘”01药物治疗主要分为8大类: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微生态制剂、中医药。
其中渗透类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促动力药普芦卡必利对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而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起效快、通便效果好,但不主张老年人长期使用,仅建议短期或间断性服用。
02非药物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这是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基础。①膳食:足够的水分摄入(以~ml为宜,每次5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以及充足的膳食纤维(≥25g/d)摄入;②合理适量的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③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建议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2.精神心理治疗:加强心理疏导,对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3.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慢性便秘患者,应进行认知功能训练。4.生物反馈治疗:反复训练排便时腹肌、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的适时舒张和收缩,是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一线治疗措施。5.手术治疗:用于经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重度便秘患者。科普医生:宗静
市六院老年医学科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熟练掌握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诊断与治疗。
供稿:宗静审核:林桔发布:冯健
通医话健康专栏
投稿邮箱:x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