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磨蹭、吃饭慢吞吞、学习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你家孩子是不是缺乏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
那么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否合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真正的废话。
孩子懒散的原因: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上课或学习的时候时间像只蜗牛,游玩放松的时候时间却快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那么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呢?
1、培养兴趣,改变心理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它还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
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2、大人不急,小孩不慢
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3、记录改变习惯
试着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的所用时间。做完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
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4、善用情绪引导孩子
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不妨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
5、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
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
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6、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
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