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是门诊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小婴儿主要的饮食摄入是奶类,比较单纯,尚不具备消化蔬菜等帮助排便食物的能力,一旦发生便秘,家长往往颇为紧张。
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1)人工喂养儿一般每日排便1~2次,质地较干稠,易发生便秘。如果母乳喂养儿发生便秘,多与母亲的饮食结构有关,往往同时母亲也存在便秘。(2)较大月龄的婴幼儿发生便秘尚与宝宝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关。(3)宝宝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紊乱。(4)某些疾病造成的便秘,如巨结肠、肛裂、肛门狭窄等。
理想的大便是每天都有大便,大便不硬不干结,小婴儿一般为糊状便,年长一些儿童可能为软条状便。如果宝宝虽然不是每天大便,但大便是糊状或软便,即大便质地不干不硬,则属于攒肚,是可以接受的现象,只需要多做好腹部按摩。但如果宝宝出现大便偏干、质地硬,则属于便秘,此时家长不应急于用开塞露,因为长期反复使用开塞露容易形成依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宝宝排便:
1、饮食疗法: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平均每日排便2~4次,质地为糊状或稀糊状,不易发生便秘,所以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尽量坚持母乳喂养。若母乳喂养儿大便次数较多,只要大便是以渣为主,不是水样便,也是可以接受的情况,尚不能算是腹泻。
(1)母乳喂养儿:如果发生便秘,首先母亲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纤维含量丰富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香蕉、火龙果、猕猴桃、百香果(连籽一块吃)、地瓜、玉米、燕麦片、胡萝卜、白萝卜、黄瓜、花椰菜等,少吃辛辣油腻等生湿化热的食物。伴有便秘的母亲需同时治疗自己的便秘,可晨服一大杯温盐水或蜂蜜水来帮助排便。
(2)人工喂养儿:容易发生便秘,如果时常便秘,可在选用奶粉时注意选用含有益生菌或益生元(如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多聚果糖等)成分的奶粉。2岁以上幼儿发生便秘,每日需要摄入的奶量可优先选择含有益生菌的常温酸奶,如安慕希、莫斯利安、纯甄等。
(3)润肠辅助食品:不管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是混合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生便秘,都可以加喂润肠的辅助食品。如乳儿可添加不含调味品的蔬菜汤、新鲜的橙汁、番茄汁、白萝卜汁等。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添加蔬菜泥(如地瓜泥、南瓜泥)、水果泥(如香蕉泥)、玉米粥、小米粥、燕麦片糊等粗纤维食品。较大月龄可进食芹菜、韭菜、火龙果、猕猴桃、百香果(连籽一块吃)等有渣有颗粒的高纤维食物。也可将菜豆、大白菜、鸡毛菜等和米一起煮成菜饭。1岁以上小儿便秘仍不改善可加蜂蜜水,减少肉类的摄入,以豆类和五谷杂粮替代。
2、习惯疗法:帮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大一些的宝宝大便前会有特殊的表示,如正玩得起劲时突然发呆,或会走路的宝宝会来回走来走去,此时可引导宝宝去蹲儿童坐便器。待第2天到了同样的时间点,不管宝宝有无便意,都可尝试着让宝宝再蹲一下坐便器。
3、按摩疗法:家长用手掌以适当的力度按摩宝宝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两手交替,每次按摩5分钟(约次),建议选在宝宝两餐之间按摩,每日可重复多次。按摩时可在宝宝皮肤上涂适当的润肤油、茶油等作为润滑剂。宝宝也可取仰卧位,家长抓住宝宝的双腿做屈伸运动,伸一下再屈一下,共10次,然后再单脚轮流屈伸各10次。也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采用推下七节骨、点按天枢等专业的小儿推拿手法。
4、运动疗法:家长应纠正总是用包被将宝宝裹得紧紧的育儿方式,给宝宝穿衣应大小合适、松紧适宜,不妨碍手脚活动。每日应有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晒太阳的同时也有助于宝宝胃肠的蠕动以及夜间的睡眠。宝宝生后2~3周即可开始进行户外活动,可先从每日10余分钟开始,逐步增加,也可每日分多次进行,以达到每日户外总时间为至少2小时。
5、简单的药物疗法:祖国医学的宝库中具有很多行气的药物,可促进宝宝胃肠道蠕动。可用枳壳9克、厚朴9克熬水喝,舌苔厚者可加用薏苡仁15克,食欲下降者可加用炒谷芽15克。上述中药均口味很淡,不是家长普遍认为的“中药都是苦的”,况且有的本身就是食物,宝宝也易于接受。
6、小棉签的使用: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在宝宝“哼哼唧唧”似乎在用力想要排便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小棉签蘸适量的茶油塞入宝宝的肛门口0.5~1厘米,以刺激宝宝排便。
除非宝宝出现腹胀明显、哭闹剧烈等类似急腹症的情况(此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尽量少使用开塞露。如果宝宝的精神、食欲等一般情况较差,则便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附带表现之一,家长也应及时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林玉梅
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任莆田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福建优生优育协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福建省围产医学会分会委员。先医院医院,从事儿科专业2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儿科的多发病和儿童保健科的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矮小症和性早熟)、儿童身高促进与骨龄评价、儿童营养等方面的疾病。
儿科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门诊二楼,需提前预约)
儿童保健科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六上午(门诊5楼)
韩俊林
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任莆田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曾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儿童心理专业、医院进修小儿神经心理康复科、北京参加全国儿童身高促进与骨龄评价,常年多次参加国家级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继续教育,及时接受国内外新知识的熏陶。擅长于儿童矮小症、性早熟、儿童身高促进与骨龄评价、儿童营养性疾病、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的诊治;擅长对小儿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智能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指导治疗;熟悉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门诊5楼,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