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城乡道路沿线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年年底以来,为全面创优发展环境,长治市委市政府从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在全市境内46条国、省道,条县、乡、村道,集中时间和力量,开展了一场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的专项整治大行动。这是长治市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把长治打造成为山西重要增长极”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这是长治市委市政府实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两个目标”,树立长治美好形象的重大举措。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大力度、大整治、大改观,真担当、真作为、真碰硬,严督查、严执法、严验收”工作要求,长治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履职尽责,广泛动员部署,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动真碰硬、大力推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宣传身边人和事的先进典型、曝光市县“脏乱差”的治理难点,形成全社会行动的浓厚氛围。经过一段时间“拆”“整”“建”“管”系统治理,全市路域环境焕然一新,城乡处处美景如画。一个政事通达、人心和顺、产业俱兴的“美丽长治”呼之欲出! 如今,长治市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招商引资创环境等重点工作,将“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纵向延伸到河道、铁道、厂道、巷道,形成全域治理、系统推进新格局,向着“治好、治美、治顺、治彻底”目标迈进,为山西转型塑形、振兴崛起交出了长治答卷。 年12月1日,长治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五道五治”行动动员会,市委书记席小军提出了“以县区、县域为界,由本县区履行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以市直相关部门定标准抓指导;以系统为主抓执法;市委、市政府抓督查;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包县督办”的工作总要求,一场由路向村、由线到面、由外到里、纵深推进、动真碰硬、破立并举的环境革命在上党大地全面展开。纵观这场声势浩大的“五级道路五项整治”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长治市委市政府在短时期内就能充分调动起如此高昂的群众积极性,释放出如此巨大的社会正能量,创造出如此显著的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效,值得我们从理论上探索它的思想价值,在实践上借鉴它的成功做法。
问题是“乱”开展一场动真碰硬的环境革命
长治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各级公路就有条,总里程为公里。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川流不息,连接着省内省外,贯通着城市乡村,关系着千家万户,是长治多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血液和命脉,是长治地方经济发展物资能源的交流通道。交通道路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道路两旁,既有满天飞扬的煤渣、尘土和地膜,也有私丢乱扔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还有偷偷摸摸的秸秆焚烧、废品堆放,还有长期存在的违章建筑和无证经营的破烂厂房,特别是还有一些道霸、村霸和地霸等“社会强人”明目张胆建起来的经营场所。这些道路两旁的“乱象”,不仅影响着长治的环境形象,也影响着长治的社会形象;不仅破坏了长治的自然生态,也破坏了长治的政治生态;不仅损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也挑战着国家社会的公平正义。 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长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当然,长治的问题,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特殊性,在于长治市是山西的煤铁主产区、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而且,省道、国道路线长、辐射广、影响大,环境问题也就自然比较严重;至于普遍性,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制约,特别是在片面追求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大背景下,“重投资、轻民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及时治理和修复。这些问题,虽然有自然禀赋的先天性因素,也有发展理念的后天性原因,但这些都没有成为长治市委市政府回避困难的原因和推脱责任的理由,更没有成为环境集中整治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障碍。为了打赢这场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长治市委市政府专门把各级道路沿线的乱象制成专题片,在市委常委会上进行播放,其“脏、乱、差”问题之大、危害之深、影响之广,令在场的班子成员触目惊心、深感忧虑。大家都一致认为,长治的环境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如果再不治,就无法创优长治的投资发展环境;如果再不治,就无法建设长治的生态文明;如果再不治,就无法交代长治的人民群众;如果再不治,也无法面对长治的辉煌历史。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美丽的神话故事都发生在这里;长治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上党民众无私无畏地支援根据地建设,无怨无悔地参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这些对长治市委市政府来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发展基础,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怎样对待过去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怎样对待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愿望和诉求,怎样对待建设长治美丽山河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长治提出了拆、整、建、管“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制定了“治好、治美、治顺、治彻底”的任务目标,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努力做成“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整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从“路”入手,向城、镇、村拓展,向河道、铁道、厂道延伸;从“治污”入手,向治乱、治路、治违、治理跟进;从“环境保护”入手,向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脱贫攻坚切入;从“行为习惯”入手,向社情民俗、法治观念、全面小康进军。对于道路两旁的整治,他们没有停留在植绿刷白的地步,而是在目视的范围内不能有荒山野坡、废品垃圾和断垣残壁,将废弃和破碎的土地资源加以充分整合、有效利用;对于乡村的环境治理,他们没有停留在街道卫生和墙壁绘画的表面,而是与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植入文化元素,加进乡愁记忆,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的自然风光,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对于环境污染的整治,他们没有停留在集中、焚烧和填埋的阶段,而是从源头入手,与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相结合,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各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大胆借鉴,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超前规划,巧妙设计,精心施工,在上党大地上建造了一项项和谐共享的惠民工程,绘制了一幅幅壮丽山河的美丽画卷。
重点要“拆”集中一切优势资源打赢“拆违”攻坚战
“拆违”就是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在“五道五治”的项目里,属于“治违”的内容。“违建”是一块硬骨头,也是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毒瘤”。之所以说它是一块硬骨头,是因为它是一些“社会强人”的核心利益所在,有坚硬的利益联盟“外壳”,很难啃得动;之所以说它又是一个“毒瘤”,是因为它利用业已形成的利益网络,向社会机体纵深渗透,贪婪地吸吮着社会财富,致使社会资源逆向流动,破坏了市场有效配置的经济法则,打破了社会分层结构的均衡,引发了社会良俗和政治秩序的混乱,损害了当地的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因此,“五级道路五项整治”的核心是“拆违”,关键还是“拆违”。能不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关系着能否“治好、治美、治顺、治彻底”的落实问题,关系着市委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问题,关系着我们地方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问题,更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问题。 违法违章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而治理相对滞后的城乡接合部,大都建在交通便利、人气鼎盛和生意兴隆地段,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金海岸商务酒店就是这样一座建筑,矗立在国道和长治县城的交叉口上,是进入县城第一眼就要看到的标志性建筑,极度招摇和风光,却是无土地使用手续、无城建规划的“两违”建筑。在长治市城区繁华的商业中心有一个“莲花池”,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汇聚的家商业店铺都是“两违”建筑。几十年来,这里的房主既不履行国家税收义务,也不服从地方行政管理,但谁也不敢且不愿捅一下这个“马蜂窝”。长子是一个历史悠久、土肥地美、生活富足的地方。据传,在史前文明时期,尧王将长子丹朱留在这里治理黎民百姓,发展农业经济,自己继续向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在今天的丹朱镇有一座千年历史的汤王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被前万户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斑驳杂乱的院落所重重合围,文物古迹的开发和保护受到限制。更为严重的是,那些“堵心墙”“恼心房”和“造污厂”,杵立在人民群众眼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伤害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信任。 这些问题,看似“脏、乱、差”,实则是管理缺位、正义缺失。市委书记席小军明确指示,“对各种违建务必拆,应拆尽拆,高标准拆;不能选择性地拆,不能避重就轻地拆,不能拆易不拆难,更不能点缀式、应景式、交差式地拆”。啃掉硬骨头,拿下拦路虎,全市上下打响拆违攻坚战。这一场战役,必然是一场舆论战,要让正气压倒邪气;这一场战役,必须是一场法律战,要让政府赢得社会公信力;这一场战役,一定是一场政治战,要让人民群众获得公平感。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依法认定违建。坚持政府牵头,国土、规划、住建等部门参与,制定了《拆违认定标准》,一条路一条路地实地摸排、认定违建,认真填写《违法建筑认定表》《违法占地认定表》和《拆除违法建筑物基本情况统计表》,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拆违程序。二是依法拆除违建。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标准,一个规矩拆到底”的工作要求,各县区在拆违过程中实行“依法告知、一户一档、全程录像”,有的还聘请律师全程参与,为被拆迁户提供及时的法律服务。城区北石槽村曾是城区乱圈乱占最严重的村,村民裴某非法占用多平方米集体土地搞违法经营长达十几年,群众怨声载道、意见很大。今年,城区通过认真展开调查、搜集证据、制订拆违方案,依法依规、一举拆掉其多平方米违建,腾退土地20亩,清除了堵在群众心口的怨忿,赢回了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完善拆违档案。各县市区对每处违章建筑都要认真填写《违法占地认定基本情况统计表》《违法建设认定基本情况统计表》,在发现、责令停止、整改和拆除等环节中均要做好笔录、拍摄照片;对每处拆违建筑都建档立卡,一户一档、长期保存,做到有据可依、有案可查,让每一处拆违都经得起法律检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 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长治各地完成了“两违”拆除3万多处,面积达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26万亩,充分有效地整合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长治未来发展赢得了广阔空间。
关键在“干”带出一批“敢打、硬拼、能打赢”的干部队伍
事在人为。在“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中,正在锤炼着一批有责任、敢担当、能拼搏的干部队伍。这支干部队伍的锻炼和成长,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革除多年积弊、勇于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和“双督查”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市级领导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政协主席担任行动总指挥,21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为领导组成员。为加强工作协调,领导组办公室设在了市委办公厅。二是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机制。市委书记抓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抓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书记抓村支部书记,形成了市县乡村一起干、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强有力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了严格的督查工作机制。市级成立了14个“五级道路五项整治”督查组(一组督查一县),在此基础上又抽调“两办”人员组成7个督查组,负责对14个督查组和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实行督查。市委书记席小军明确要求,“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不听县区和部门汇报,只听督查组汇报,第一时间充分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迅速制订破解之策。四是打出了一套推动工作的组合拳。建立了“五级道路五项整治” 长治是一块火热的土地,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传承着不屈的精神。在这次“五级道路五项整治”集中整治环境的斗争中,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是轻伤不下火线,瞒着组织带病作业;有多少人是“顾大家、舍小家”,“三过家门而不入”;有多少人是白天黑夜连轴转,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从来都没有过个星期天;有多少人磨破嘴、跑断腿,软磨硬泡在群众家里做工作。这些事情,没有人做过统计,也不会去作统计,他们感到只要心正了、气顺了,为了长治地区的环境改善,为了长治人民的美好未来,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心里舒坦。这就是伟大的“太行精神”的具体体现。
核心为“治”让人民群众真正拥有幸福感
走进长治,你有一种风景如画的感觉;走进长治,你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走进长治,你有一种欢乐祥和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心情放松,因为你沉醉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这种感觉,让你意气风发,因为你耕作在清新的青山绿水间;这种感觉,让你斗志昂扬,因为你奋战在幸福美满的愿景里。所有这一切,都要归根于“治好、治美、治顺、治彻底”的治理功效。“治好”是统领一切工作的大纲,是集中整治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治出成效,让人民群众满意;“治美”是集中整治环境的切入点,清除“脏、乱、差”,让人民群众得到一个有品位的生活环境和有情致的审美意境;“治顺”是集中整治环境的关键点,清除“两违”建筑和污染源头,让人民群众获得一个公平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治彻底”是集中整治环境的落脚点,建立长效化的环境管控机制,让人民群众拥有一个幸福生活的制度保障。 “治彻底”是这次整治行动中最艰巨的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切身的利益,也是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最庄严的承诺。开弓没有回头箭。为履行承诺,长治市委市政府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对“拆违”腾退的土地高标准规划设计,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建设优先突出服务业发展,达到美化环境、惠及群众的良好效果。同时,各县区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围绕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传承型、古村保护型、山村风景型、田园风貌型等多种推进范式,8月底全部出台了高标准的规划建设指导意见。二是确立整治标准。“宁留空白、不留遗憾”。市国土、住建、规划等10多家部门按照“提升品质品位、彰显文化美感”的要求,制定了15类、近项的整治标准,绘制了“标准图”、“流程图”和“施工图”,在“路路可看、村村可进、户户可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整治、注重品质,实现了看拆违、看路面、看裸地、看护坡、看水渠、看整洁、看绿化、看美化的更高标准。三是实施项目运作。在“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中,长治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未来生活着眼,从长设计,超前规划,把环境整治和城区建设相结合,投入巨资建设地下管网通道,安装了各种输送电、暖、气管道和通信网络,既安全可靠、方便检修,又避免了在地上立杆、空中架线和安全事故,建成了“世纪工程”和民心工程;在“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中,长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从人民群众的环境改善入手,把环境整治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今年将开工改造套、基本建成套、完成投资30亿,确保棚改货币化安置不低于80%,切实提升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在“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中,长治从美丽乡村建设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增产增收跟进,把“绿水青山”建设和“金山银山”开发相结合,利用田园风光、乡土体验和文化寻根等形式,发展全域观光旅游产业;在“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中,长治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享发力,城乡设施同建、优势互补、服务共享,促进城乡联动、社会共治,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四是长效机制保障。全市围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河道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土小散乱”企业管理等17个方面进一步建章立制,形成各类长效机制项,其中县市区98项、市直部门15项。特别是针对“五级道路五项整治”中多头管理、合力不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市场监管、城乡建设等10个领域的全部职能或部分职能,筹建市综合执法局,为“五级道路五项整治”纵深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刻认识到,“五级道路五项整治”行动在长治的生动实践,是统筹解决城乡环境问题的创新之举,是一场动真碰硬的环境革命,是构建宜居宜业美丽家园的惠民之策。长治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就会不断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就会取得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 (杨欣王保国李元斌)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