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便秘案二则
尊敬的老师:
您好!
学生近来看诊一例小儿便秘,觉治疗过程多有可斟酌反思之处。本欲将以往格局不同、治疗思路不同的小儿便秘案一道整理录之于下,奈何此前不注意收集,部分病例仅能忆及思路及服药后的情况,遂暂录二则如下:
案一:张某,男,三岁,.7.9来诊,大便秘结半个月,需3天用开塞露一次,解出大便质干硬,气臭,自诉有便意而难解。近来流涎较多。纳可,微口气,寐迟,偶磨牙,汗多,小便常。脉滑,左脉中沉部可及韧紧象,右关略有实意。舌质稍红,苔白微黄,稍厚腻。
柴胡6生白芍4枳壳4炙甘草4火麻仁10当归4党参6生白术6厚朴3玄参3麦冬6炮姜24剂
后其母反馈,小儿服药后大便转常,每日一行,质软畅。
案二:李某,女,2岁,.8.27来诊,大便易干结半年,甚则如羊粪,1-2日一行,常需用开塞露或蜜导煎方解。食欲亢进,时索食,进食似有急迫感,有口气,大便秘结时尤甚,小便稍黄、气稍臭。右脉滑软,左脉细韧象明显,三部皆是,整体脉微数。舌质淡红,苔白稍厚腻。
党参12茯苓6生白术8肉苁蓉6炙甘草6当归4炒白芍6火麻仁8黑豆12黄豆12淡豆豉12枳壳3核桃仁15炮姜2
加水ml,煎取ml,连服*4
另嘱每日服小半碗糯米茶油稀粥。
服药后小儿大便转软畅成形,日1行。至9月1日,小儿外出时,受空调较久,归家后自诉腹痛,嘱其艾灸神阙穴,并于余药中加一片生姜同煎。
艾灸并服药后,小儿作呃逆,人较烦躁,口渴喜饮。
9月3日二诊,左脉细韧象更显,右脉滑软,右关见少许细象,整体微数。大便2日未解,时诉脐周腹痛,食欲亢进,脾气稍急躁,寐尚可,小便可。
上诊方再用*6
嘱归芍地黄蜜丸每日半粒,分2次午晚餐前温水化服。并再服糯米茶油稀粥。
9月6日家长反馈,小儿大便仍干结难解,服药后似“上火”,手心热,食欲亢进甚,舌偏红。
嘱停药,先每日服归芍半粒。
9月9日电话回访,小儿近日更一江西老中医之方,“生白芍10,甘草3,知母5,火麻仁3,莱菔子6,水煎服,加蜂蜜二匙,分2次空腹服。”药服半剂后,解下多量大便,前干结如羊粪,后质软。
案例分析:
案一小儿,左脉中沉部韧紧象,大便燥结,木郁不能疏土,是使用四逆散的指征,另以火麻仁、当归、玄参、麦冬等增肝肺津液以润之,服药后大便即转常。
案二,初诊小儿左脉细韧,右脉滑软,很清楚是一个肝木阴液不足,中气又虚的格局。遂以四君合肉苁蓉、核桃仁补脾肾,归芍、麻仁、三豆润养肝木,药能合脉,故服后大便转畅。至小儿受空调出现腹痛后,嘱其艾灸神阙、加姜入汤药同煮,并允其母予食姜糖,小儿即出现一系列阴伤木燥之征:大便复见燥结、口渴喜饮、时作呃逆、脾气急躁、食欲亢进等。此乃医者处理方法过于温燥,顾护津液不当之故。后思之,当时情状,稍行腹部热敷即可,或亦可黑豆水化服理中蜜,当不致如此伤阴液。至二诊,左脉细韧象较前更加,右关亦有少许细象,初诊方补土药过多,白术、炙甘草横滞,茯苓利水,莫不伤阴液。本应减其用量,然医者患先入为主之弊,因初诊收效,其右脉不任取,恐过用凉润伤其中气,而未及时更方,故二诊服药不效,反增木热之象。此时嘱其服归芍地黄蜜,虽合机宜,然缓不济急矣,或当增其用量。
纵观案二得失,颇多感慨。诊病用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日后当以此自诫。临床上,小儿便秘者多。部分右脉虚软之人,学生予服理中蜜或桂附地黄蜜,用温通之法多能见效。然如案二之格局者似亦不少,但此前未见有如此之甚者。2、3岁小儿,而左脉细韧若此,实足怪也。不知先天禀赋使然,抑或后天喂养不当?
望师指点!
师案:案二中老医师的处方和服药方法,值得学习。幼儿左关细韧之象,近年来渐多,有些非常明显,应是与生俱来的。
陈丽端中医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曾跟随数位临床卓效的中医前辈学习,现跟随李建西医师学习,博采各家经验。日常临床中,致力于经方的应用与研究,倡导整体辨证、治病求本,在内、妇、儿科方面均有涉猎。尤其专注于中医儿科疾病的临床实践,对感冒、咳嗽、厌食、腹泻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有较深的体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