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排便习惯多为每日1~次或1~日1次(60%),粪便多为成型或软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1日3次(30%),或3天1次(10%),粪便半成型或呈腊肠样硬便。因此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便秘的发病原因
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功能性便秘占便秘人群的50%,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器质性病因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功能性病因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便秘容易导致的并发症长时间便秘会引发多种疾病:
1、引起肛肠疾患 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强肛门直肠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等。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3、形成粪便溃疡 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4、患结肠癌 可能是因便秘而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所致。据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10%患结肠癌。
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脑出血、中风猝死。
便秘的典型症状1、便意少,便次也少。 、排便艰难、费力。 3、排便不畅,大便干结,排便不净感。 4、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5、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便秘应该如何预防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
分析便秘的原因,调整生活方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酒;避免滥用药。有便意时需及时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长期、反复抑制排便可导致排便反射阈值升高、便意消失,导致便秘。
提倡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
1.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补充水分: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可在ml以上,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3.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及叶酸: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内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4.增加易产气食物:多食易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
5.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适量的运动以医疗体操为主,可配合步行、慢跑和腹部的自我按摩。
1.医疗体操: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练习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和转体运动。仰卧位,可轮流抬起一条腿或同时抬起双腿,抬到40°,稍停后再放下。两腿轮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车运动。举双腿由内向外划圆圈以及仰卧起坐等。
.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进肠管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
3.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活动的幅度较平时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
4.腹部自我按摩: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3次,每次5~10分钟。
便秘人群中约有50%是功能性便秘,这部分人是可以预防的 1.避免食品过于精细,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造成便秘。 .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50ml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
便秘病人的饮食宜忌1、食物不要过于精细,更不能偏食。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素含量,如五谷杂粮、蔬菜(萝卜、韭菜、生蒜等)、水果(苹果、红枣、香蕉、梨等)。 、摄取足够水分。每日进水量约毫升。每天清晨空腹饮1杯淡盐水或白开水或蜂蜜水,均能防治便秘。 3、饮食中摄入适量植物脂肪,如香油、豆油等,或食用含植物油多的硬果,如核桃、芝麻等。 4、适当食用有助润肠的食物,如蜂蜜、酸奶等。 5、可经常食用一些有防治便秘作用的药粥,如芝麻粥、核桃仁粥、菠菜粥、红薯粥等。 6、少吃强烈刺激、助热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调味品,忌饮酒或浓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