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视台专访知名普外科专家张超教授哪4

近日

医院普外科主任张超教授

做客重庆电视台《不健不散》栏目

讲述直肠癌手术的发展历程

解读肠癌的筛查与预防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原本的老年癌症——肠癌

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

发病率逐年升高

哪4类是肠癌高发人群?

关键词:45岁左右

国外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多发于55岁左右的人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高发的年龄在45岁左右,较欧美国家提前了10岁,每年新增的结直肠癌患者大约有40万。

关键词:家族性息肉病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病,一般在15岁左右出现息肉,到30岁左右高发,%发生息肉恶变,癌变率达50%,随着病程延长及年龄增长和免疫力下降癌变率更高。

关键词:肠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大约有1/3的结直肠癌与遗传有关。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该从40岁开始,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

关键词:阵发性腹痛、乏力

当肠道内的一些物体无法通过正常的运行轨迹而排出时,就会出现肠梗阻,引起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又因为长了肿瘤,引起肠道不停地隐性出血,导致贫血乏力。常有患者因为贫血到血液科检查,结果被发现是肠癌。

肠癌的最佳筛查——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肠癌早期筛查的最主要方式,能够早期发现并移除癌前病变阶段的结直肠病变,从而阻止肿瘤的进展,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欧美国家,65%的人群,定期会进行肠镜检查,能在早期控制住病情恶化;在中国,接受肠镜检查的人群不足15%,一经诊断,已恶化至中晚期癌症。

目前绝大部分(80-90%)大肠癌诊断时都是晚期,而晚期大肠癌治疗效果明显比早期患者差,且花费高。

以下人群建议定期(每年一次)进行肠镜检查:

1.有结直肠癌家族史;

2.45岁左右的人群;

3.出现肛肠疾病症状的患者;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如何观察大便,监测肠道健康?

异常

排便

便便变细

便便有沟槽

便便带血

便便长期不成形

便便后,别忘回头看一看。如果出现以上4个异常,伴随肛门坠胀,就应警惕是癌症到来的信号!

如何区分痔疮和肠癌

痔疮出血的血液颜色是鲜红色的,便后出血,一般在便后手纸上有血迹,肛门可能会滴血。

肠癌出血的血液颜色是偏暗红色的,并且大便与血液混合,可能还会伴有粘液等;

都说“十人九痔”,跟肠癌一样,痔疮在发病的时候通常也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很多患者一开始按照痔疮的病症进行治疗,直到病情发展至难以控制之时,往往已是肠癌晚期。

专家介绍

普外科主任张超教授原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普外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擅长结直肠肿瘤的微创化外科治疗,特别在腹腔镜辅助下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张超教授对80岁以上高龄老年普外科相关疾病、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科室介绍

医院医院全力打造的龙头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专科设备齐全、病区环境优美、护理服务温馨、在市内乃至全国有较强学术影响力。

由全国知名专家,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原副主任张超教授领衔,汇集三医大、华西、重医等各路精英。

科室以胃肠肿瘤微创手术以及精准治疗为抓手,拥有丰富经验及诸多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平价的医疗服务。

推荐阅读

(一)切口0.5cm,还可以“隐形”?这是什么神仙甲状腺手术

(二)医院普外科: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三)“镜”艺求精,“肠”相厮守——医院张超教授团队在全国腔镜胃肠手术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这样找到医院!

编辑:廖梦婕

审核:张超教授

监制:初歌

百年宽仁靠得住·爱与健康不辜负

North-KuanRenGeneralHospital

点在看,给朵小黄花鼓励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mj/7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