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凌晨三四点经常醒来中医分析5个类

临近年终岁末,事情慢慢多了,又是秋冬更替,天气渐渐冷了,压力大、加班多、心神乱,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睡眠。睡眠不好,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视,特别是有的人经常凌晨三、四点就醒了,而且很难再睡下去,导致整体睡眠时间不足,身体毛病慢慢多起来。

有个较热门说法是,半夜醒来,是肝经、肺经这两处堵了,分析有一定道理:肝经是凌晨1—3点当令,肺经是3—5点当令,肝火旺会乱气血,肺火旺会咳嗽多,人不是被燎扰而醒,就是咳喘惊醒,是凌晨三、四点醒来的主因。

人体是一个整体,肝、肺作为五腑组成部分,局部出问题会影响整体,但睡眠和全身都有关系。肝、肺二经堵住,从中医辨证论治来说,只能算某个证型,针对这个证型的对症施治是有用的,而其他的证型就无效了。

中医认为,主要脏腑与睡眠的关系,大致概括如下:

心:藏神、主血脉,安神之用,神不安则不寐。

肝: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肝血濡养和肝阴制约,让肝阳不能上亢而扰心神。

脾:运化,主升清,濡养心脉,让心血有源,血脉畅通,稳住心神。

肺:吐纳,主宣发,助心行血,有节律呼吸吐纳,气行神安。

肾:精血,主封藏,精血同源,肾阳、肾阴、肾气、肾精共同发挥促眠安眠作用

胃:腐熟,主收纳,水谷输送,胃部失调,生出虚火实火,直接扰乱心神。

现实生活中,凌晨三、四点经常醒的人,基本上包括4个情况:

1、环境造成,有的人“认床”,换了地方,心神受扰就出现了,这个要慢慢适应,不必用药物。

2、伴发症状,如中老年人正常衰老、更年期妇女、患有基础病和慢病的人,睡眠不安是疾病或肌体变化引起,不能只盯住“易醒、睡不着”因素,而是要调理、把病治好,睡眠自然就恢复了。

3、焦虑问题,纠缠于工作、情感等因素,身体想放松,但大脑一直在运转,要防止发展为抑郁问题。

4、养成习惯,如起夜、口渴、周边光源影响等,时间一长,身体养成了习惯,到点自然就醒了,也属于心神受到干扰的类型。

那半夜非个人意愿醒来,睡不好、睡不香、睡不安稳,病机总的看还是“阴虚于内,阳盛于外,阳不入阴,虚实夹杂,脏腑相互成侮,而至心神不宁。”病位主要是在:心、肝、脾、胃、肾。需要补虚、泄实、平心火,调和脏腑阴阳。

辨证主要是5种:

1、“肝火扰心”证型

病症表现:舌侧发红、苔黄厚腻,脉弦,睡后多梦,醒来后再也睡不着。头晕昏沉,眼红、口干、口苦、耳鸣,食欲差,便秘,脾气急躁,易生气。这是肝郁化火,扰乱心神。

治疗方法:疏肝泄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因人而异。

2、“心脾两虚”证型

病症表现:舌淡白,舌苔薄,脉细沉,睡前思虑过多,不易入睡,半夜常因多梦惊醒。吃不多,眼睛无神,心悸,记不住事情,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腹胀便溏等问题。这是血亏脾虚,心神失养不宁。

治疗方法:补益心脾。可用归脾汤,加减需随症。

3、“心肾不交”证型

病症表现:这是辨证和治疗的难点,舌诊脉诊为舌红、少苔,脉细数,烦躁不安而导致入睡困难,半夜无梦而醒。心火不能下于肾,肾水不能济于心。伴有发热盗汗、咽干少津、五心烦热、莫名惊悸、头晕眼花、耳鸣重听、腰膝酸软等问题,多见于中老年人、更年期妇女。这是肾水亏虚的虚症。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可用六味地黄丸、交泰丸。

4、“痰热扰心”证型

病症表现:舌质偏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与心肾不交有点类似,但区别在于胸闷嗳气,泛酸恶心,身重口苦,大便黏腻,起床后长时间不能清醒。这是脾胃生痰,痰湿生热。

治疗方法:化痰清热,和中稳神。可用黄连温胆汤,因人加减。

5、“心胆气虚”证型

病症表现:舌淡,脉弦,脉细数。事情多、压力大就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如心头仿佛有巨石,遇事敏感,日常汗多、气短、乏力,面色不佳,不喜说话,口苦胃胀,这是心虚胆疲。

治疗方法:益气、安神、定心。可用酸仁汤、柏子养心丸等。

这5个证型有时是单个出现,有时是混杂其中,辨证才是管用的办法,但用药需遵医嘱。酌情还可用中医灸、针、推拿等技法调理,有的人适当泡脚也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xg/13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