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由生活作息絮乱等原因造成肠胃蠕动功能减弱,大便秘结不通。患者临床可见粪便干燥,坚硬,如羊粪状,排便艰涩难下,常数日一行,甚至只能通过泻药或灌肠才能排出,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本人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习惯性便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病人无需再服用任何药物。
临床资料
经穴位埋线治疗的56例均为年就诊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23岁~68岁。
排便次数以每周1次~2次居多。临床症状主要是大便干燥,坚硬,如羊粪状,排便艰涩难下,数日行一次,多伴有腹部胀满,按着有痞块作痛。辅助检查均无器质病变。
治疗结果
经穴位埋线1~3次,56例患者中
治愈45例,占80.3%;
显效8例,占14.2%;
好转2例,占3.5%
无效1例,占1.7%
总体有效率98.3%
体会
中医学认为,习惯性便秘主要是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常。根据针灸原理采取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本病病位在大肠,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本法采用埋线选取大肠经穴位,又因大肠俞乃大肠腑气传输之处,故采取“俞募配穴”条例气血,疏通腑气而润肠通便。
穴位埋线,线犹如针,与针刺又异曲同工之效,而羊肠线埋入人体,其逐渐软化,液化,吸收的全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的过程,又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较一般针刺感应在穴位上的时间长几十倍,而羊肠线在体内吸收时间为25天~30天,可以使刺激感应更持久,柔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
生活调节中首先应保证每日饮食有足以刺激肠蠕动的残渣及足够的水分,适当增加含纤维多的食物促进排便,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这样既可以是肠道有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肠内容物通过,又可增加肠蠕动而减少肠道重吸收,回复肠道正常传导。
康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