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小儿便秘是近两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小儿常见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令家长头疼,而推拿调理时好时坏,其原因发杂,但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指导调理小儿便秘,确实值得借鉴!
小儿便秘的调理思路
编辑/丞林
为什么现在的宝宝多便秘?而古代却鲜有?
:中医诞生与发展的日子中国真的不富裕,很多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候几乎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被用来充饥。于是,消化不良和腹泻最多,便秘较少。
同时,腹泻很快丧失津亏,并容易导致(阳)气随液脱,致生命夭折。而便秘一般不会急性死亡。因而传统中医腹泻文献多,阐述多,便秘研究很少。
小儿到底一天大便几次算正常?
小孩子大便规律差别很大。我们以小孩发育正常,即身高体重达标并按时增长为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大便次数是否正常。结果发现孩子的大便在2-3/天至1次/3天都可以是正常的。
用天人合一的观点看便秘,发现所有便秘都有共性。
这种共性表现在:肠道犹如河床,大便犹如船,排便是行舟的过程,即从上游到下游,并最终到体外这个大海里的过程。
那么,治疗大便秘结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河床一定要畅通。临床发现很多所谓的功能性便秘的小孩实际上脊柱的骶尾段都发育不良。
方法一:调理尾椎骨
成人骶骨一块,尾骨一块,结构简单。小儿骶骨和尾骨都由4-5个椎骨组成。尚未融合成为一个整块,因而常常骶椎和尾椎向前弯曲。
不要小看这种弯曲。由于弯曲,直肠下段的肛门受到挤压,朝前翻转。于是,直肠不直,大便排出要转一个角度。
笔者发现这是很多便秘,特别是很多人认为的虚性便秘的关键原因(临床大多数虚性便秘的患儿除了便秘,除了大便不结燥外,真没有多少虚象可辨!!)。
于是,我们重点通过扩肛和对骶骨与尾骨的调整来治疗。常常1-2次推拿就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小儿骶椎和尾椎可塑性强,只需要1-2次类似于整脊一样的手法就能纠正骶椎和尾椎的方向,使之向后翘,从而保持直肠之直,利于排便。
方法二:增水以载舟。
于是,增水行舟对任何便秘都有用。增水真不是小儿推拿的优势。我们属患儿妈妈每天早晚各一杯水果汁,还不要加热。这时候水果汁的寒凉与滑肠之性反而成为治疗作用。并且,提倡患儿食多种食物和油脂,千万不能忌口。大家去试吧。一定有效!
方法三:落差理论。
自然界水的流动一定有落差。人体内落差来自消化道的结构,来自胃肠道的蠕动。蠕动表现形式在胃肠道,但其本质在中枢。因为导致蠕动的是电信号,电信号是生命特征,而生命之本在大脑。
因而对于大便秘结既要加强摩腹、揉腹等直接影响胃肠蠕动的操作,也要加强对大脑的良性刺激,如双点门等。同时,落差导致湍急,人体之湍急多由于腹内压。这时候的抱肚法,特别是双掌重叠按压于肚脐以下,持续用力达到患儿最大忍受度,此时保持该力度5-8秒,放松,再抱。反复操作约半分钟(太少患儿可观察其努挣真面红筋胀,停留,放松,再抱)定能增加腹内压,利于大便排出。
方法四:循序渐进。
有的小孩5天以上才一次大便。要纠正这种孩子的大便很难几次推拿见效,而且天天推拿并不见得好。因为这些孩子肠道的蠕动可能很慢,大便难于在较短时间内被排挤到乙状结肠,这时候天天推拿可能无济于事。
不如隔2-3天,并且在某天固定时间推拿。
间隔时间固定,又都在上午或晚上同一时间推拿才有利于形成一种规律。等到孩子由5天以上变成3天或2天一次大便后再每天或隔天同一时间推拿,循序渐进,最终将孩子的大便规律调整到每天定时一次。
采用以上方法后,大便秘结在我们儿推人手中就是举手之劳了。不信,大家试一试。
本文摘自:廖品东教授博客
孙重三派、三字经派、张汉臣派,盲派参加齐鲁儿推论坛妈妈微课堂(公益)
请加丞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