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

↑点击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穴位埋线对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分为联合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各48例。联合组予电针治疗,1次/d,治疗5d停2d;同时进行穴位埋线,1次/2周。电针组仅予电针治疗,方法同联合组。西药组予西沙必利片,10mg/次,3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8周,随访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结肠传输试验中标记物排出数及排出率、肠神经递质水平,监测3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电针组的83.33%(40/48)、西药组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5.42%(41/48),高于电针组的79.17%(38/48)、西药组的62.50%(3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不同时点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主要症状总分均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PAC-QOL总分降低(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PAC-QOL总分低于电针组、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结肠传输试验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标记物排出数、排出率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下降,P物质水平升高(P<0.05);3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P物质水平高于电针组及西药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肠蠕动,以减轻便秘症状、减少便秘复发。

  关键词 电针;穴位埋线;慢传输便秘;肠神经递质;临床研究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语音介绍、在线问答、学术圈、开放科学数据与内容

引用格式:杨瑞勇,张桢,王姗姗.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便秘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8(6):88-93.

DOI:10./j.cnki.-.

点击?下载PDF?

滑动查看下一页

拓展阅读

年6期目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加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网络首发作者告知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告知书

生血通便颗粒联合多库酯钠片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便秘临床研究

曹吉勋从肝论治女性便秘

健脾理肺通便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补土伏火理论指导便秘的针灸选穴

提示:点开乱码可能与iOS系统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xy/10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