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对于大家来说应该并不陌生,
而且便秘对于人体的影响可不小。
由于毒素沉积体内不能按时排出,慢慢地小肚腩、痔疮、痘痘、面色黯淡发黄......都无法避免地出现了。
这讨厌的便秘,想要摆脱它真的就那么难?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样通过艾灸治疗便秘。
便秘艾灸
辩证取穴
1.寒性便秘艾灸天枢、上巨虚、支沟穴
寒性:不常喝水不会觉得口渴,常觉得精神虚弱且容易疲劳,脸色苍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风、手脚冰冷,喜欢喝热饮、吃热食、常腹泻、常小便且颜色淡,月经常迟来,血块多,舌头颜色为淡红色。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2.热结便秘艾灸大肠俞、内庭、大横、曲池穴
热结:热结于胃肠,则出现腹满实痛、大便燥结、甚则潮热谵语、舌红苔黄、脉沉实等。
大肠俞: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庭: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大横: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气虚便秘艾灸肺俞、脾俞、中脘穴
气虚: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4.气滞便秘艾灸太冲、阳陵泉、支沟穴
气滞:胸闷,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乳房、小腹胀痛,舌色暗,脉弦等。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5.血虚便秘艾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
血虚: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6.阴虚便秘艾灸太溪、照海、复溜穴
阴虚: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7.阳虚便秘艾灸肾俞、命门、中脘、神阙穴
阳虚: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如果便秘久治不愈,医院检查。排除病变之后,再想想原因,调整饮食和适当艾灸,不要乱用泻药。
排病邪,调阴阳,疗伤痛
科学养生,长寿康宁
保健养生号中的一股清流
戳下面,1元抢灸大夫商城代理权,圆创业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