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任务,就是帮我远方的‘亲戚’搬出大山,安心入驻岷山路的新家……”
4月15日,周日,清晨,挂帮干部孔红就“规划”好了下周的工作目标:开车前往多公里的坭坝乡飞龙山村,帮扶结对的贫困户陈伦家,与全家6口人一起整理收拾打包好床铺家具,帮他们搬迁到习水县岷山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里。“岷”字,由“山”字和“民”字构成。习水县城岷山路搬迁安置点,短短的一个月,从全县26个乡镇(街道)的偏远村庄搬迁来的户贫困户人,加之其它安置点的搬迁群众,习水县总共有余名搬迁群众由“山民”变成了“市民”。
搬迁户开心领钥匙改变了“身份”,还享受了舒心的搬迁过程。从3月初起,在习水县岷山路安置点附近,搭建了35个临时帐篷,该县26个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与10多个职能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共计多人,全部驻扎在帐篷里,他们将办公阵地前移,将物资备足供应,一天12小时全程服务。“我们为贫困户集中采购了木床、电炉等家具,一应俱全,不让他们东奔西走去购买,就是为了让贫困户一进屋就感受到新家的温暖。”大坡镇党委副书记陈府异说。据了解,在大坡镇各村组,通过采用“集中入驻,就近服务”方式,用大巴车将搬迁群众集中统一搬出,在安置点集中入住,在楼层让党员干部集中服务的“三集中”原则,让搬迁群众入住新家居住不陌生不孤独。
搬迁路上,不能让一个特殊困难群体落伍,针对身体有障碍、出行不方便的贫困户,习水县相关部门则派出党员干部全方位的上门服务。这些天,习水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何倩正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把适应城市用途的电动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送到户名残疾人手中,在家中为部分残疾人补办残疾证,宣传持残疾证在县城工作生活的种种优惠政策。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在最初规划安置点时,习水县委、县政府推行以岗定搬措施。规划用地约亩,招商引进东莞骏华鞋业有限公司在搬迁安置点新建工厂,该厂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亿元,满足近多人的就业。 “都说农村千好万好,不如家门口上班就业好。”通过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还没有完全搬入新房,醒民镇的搬迁户袁大海就已经在骏华鞋业有限公司上班了一周。每天能有多元的工资收入,还能照顾在东皇七小就读五年级的孙子,袁大海非常的高兴。
像袁大海这样,还没有搬迁完就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搬迁户,习水县有多人,他们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先行进入公司,适应上班环境,随后,通过建立的“支部+党员+企业负责人”的帮扶模式,一对一开展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子女就业、父母看病等日常生活管理,以此达到“一人先就业,全家齐搬迁,最后能致富”的目标。
“服务搬迁群众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践行‘五带头’的过程。”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袁仁端介绍,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习水县有多名党员干部,先后余人次到县岷山路等搬迁安置点服务搬迁群众,他们与帮扶群众同搬迁、共进退、同生活,拉近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性修养,强化了宗旨意识,为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主办:中共遵义市委脱贫攻坚办遵义市扶贫办
编辑:邹玉婷周兴
校核:许渊卢贤隐
审核:刘强王凯
投稿邮箱
qq.白癜风怎么治愈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