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Bowman教授介绍了一例鼻窦炎伴肉芽肿性血管炎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病例
女,17岁,因“弥漫性肌痛3个月、全身乏力、复发性鼻窦炎”入院。现病史第2次抗生素治疗鼻窦炎无效后,鼻窦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肉芽肿,左上颌窦壁受损。转至耳鼻咽喉科,接受抗生素及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活组织检查示肉芽肿性血管炎(GPA)的表现,可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后转至风湿科,蛋白酵素3-抗嗜中性白细胞抗体(ANCA)阳性,肺、肾及关节未受累。接受3d脉冲式类固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再次因左面部、眼眶骨痛伴水肿就诊。
体格检查
查体示左额骨和上额窦压痛,伴中及下鼻甲受损,鼻中隔糜烂;牙龈充血,鞍鼻畸形。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开始抗生素治疗。第2次CT检查示鼻中隔糜烂范围扩大,延伸至左眼眶内侧,并累及左泪管(图1)。
眼科检查未见眼球突出或视力改变。于耳鼻喉科进行左侧鼻窦清洗,并行活组织检查及细菌培养。活组织检查结果仍示GPA(图2),培养见克雷伯菌属。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成像(MRI)示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炎。
治疗
开始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症状有所改善。出院后在家进行泼尼松治疗,计划2周后开始第2疗程的环磷酰胺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再次入院时,免疫学标记物正常,病情改善较好,继续泼尼松及硫唑嘌呤治疗。
讨论
对于较严重的鼻窦病变,鉴别诊断中应注意GPA。至少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级标准中2项:鼻及口腔病变(口腔溃疡及脓性鼻分泌物)、胸部X线摄影异常(结节或浸润)、尿沉淀(显微镜检查示血尿)或活组织检查示动脉血管周围或血管外肉芽肿性炎症。
GPA最常见于4~16岁,男女发病比例相同。17~19岁的患者占15%。局限性GPA的患者肾组织常不受累,也不出现严重系统性症状,在年龄较小的患者中较常见,更常见于女孩,伴严重的鼻窦疾病,通常在确诊时鼻部组织常已受损。因此,掌握GPA对尽早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儿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白癜风可以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