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本年度第21个节气)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
节令时间
-12-:25:48
十一月初一
三侯情况
一候鹖鴠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
大雪前后,
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
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节气详情
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根据今年五运六气来看,天气可能偏于寒湿,雨雪降落的可能性也较大,这种天气大家要注意饮食起居,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流感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自古有就“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说的是冬天天气寒冷,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如果农作物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这样不会受到外部严寒天气的影响,利于生产,另外,积雪融化后,还能增加水分,更加利于作物生长,所以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五运六气
岁运:火运太过(太徵)
司天:太阳寒水
在泉:太阴湿土
客气(终之气):太阴湿土
主气(终之气):太阳寒水
———————————
所辖时间:
-11-22[小雪]~-01-20[大寒]
———————————
气候特点:在泉湿土当令,适逢冬季主气太阳寒水,外加司天太阳寒水,寒湿之气流于气交,所谓:“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俨然一个寒湿的冬季。
易发疾病:寒湿之气流行,应注意保暖,肾病、心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保养。寒风凛冽,雨雪流行,养生宜避寒就温,避免食用水果牛奶等寒凉之品。
———————————
客主加临:
终之气:不相得,从。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
阴凝太虚,埃昏郊野,
民乃惨凄,寒风以至,
反者孕乃死。
———————————
岁气主方:静顺汤。
白茯苓、木瓜各一钱二分半,附子炮、牛膝各一钱,防风、诃、干姜炮、甘草炙,各七分半。
终之气,太阴加临太阳,主冬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民乃惨惨悽,孕死。去牛膝,加当归、白芍、阿胶。
———————————
岁运主方:麦门冬汤
麦冬、白芷、半夏、竹叶、钟乳、桑皮、紫菀、人参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
黄
历
戊戌年狗年
十一月初一
年12月07日
戊戌年甲子月癸酉日07
宜
祭祀沐浴
忌
作灶安门
彭祖百忌[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诸神方位◇喜神:东南
◇福神:东北
◇财神:正南
节气所处十二辟卦和律吕◇复卦:
一阳息阴,建子,十一月。
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十二律吕:黄钟;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张景岳曰:“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
释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雪,
十一月节。
大者,盛也。
至此而雪盛矣。
—————————
《三礼义宗》记载:
大雪为节者,
行于小雪为大雪。
时雪转甚,
故以大雪名节。
—————————
物候解释
此时因天气寒冷,
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
所谓盛极而衰,
阳气已有所萌动,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
感到阳气的萌动
而抽出新芽。
习俗活动
1、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腌制方法:
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
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
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
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
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2、大雪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家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3、吃雪菜煮汤
大雪节气前后,不少新鲜雪菜也逐渐上市。雪菜又叫雪里蕻,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雪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加大脑中氧含量,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此外,雪菜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膳食纤维,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相对于大家习惯食用的腌制雪菜而言,天寒时节不妨来碗雪菜汤。
4、喝红薯粥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养胃,还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
湿冷天气开始、注意调节情绪
北方人感受着冬季的凋零,江南人经历着冬季的湿冷,此时,如遇不顺,有些人容易落寞惆怅,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听听音乐,会会朋友。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冬季阴盛阳衰、注意多晒太阳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也不例外,故冬天时常晒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长安耕者提醒大家有机会多晒晒太阳。
顺应天时,应季进补
俗话讲,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大雪节气前后,餐桌上的常客,当属火锅、姜枣汤、柑桔。火锅自不必讲,姜枣汤抗寒,柑桔类水果此时大量上市,当家水果如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等,可防治鼻炎,消痰止咳。记忆里,儿时的冬天冰冻三尺,奶奶会炖一大锅羊肉。锅盖一掀,跳脱的热气立刻让眼镜片蒙了雾,羊肉“滋滋”地出油,点缀其间的山药枸杞中和掉羊膻味儿。小孩子迫不及待地下手抓,吃得满嘴流油,满手油渍,大人们总不会嫌弃。顺应天时,应季进补,在含情草木间,感念自然的馈赠与灵感。
防寒保暖
大雪之后,寒冬来临。冬天的很多季节性疾病都和寒气入侵有关,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冷侵袭,是保暖的重点。例如戴一顶帽子,大约减少头部散失热量的60%;用长围巾系在胸口护胸,可以减少寒冷对心脏、脾胃的冲击;长袜、厚靴、睡前足浴在温暖双脚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体内的气血流动。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子、丑时,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两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齿,咽液,吐纳。
治病:脚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肿、烦心、心痛、黄疸、肠澼、阴下湿、饥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无见、心悬如饥、多恐常若人捕等证。
节令饮食
大雪节气吃“三雪”
1.雪藕止泻固精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雪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症;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2.雪菜醒脑提神
雪菜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十二经络中归肝、胃、肾三经。雪菜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3.雪梨除烦解渴
大雪节气冷热交替之下容易引起肺燥咳嗽。雪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功效,源自河北的雪花梨润燥清风,药用价值很高,是做“雪梨膏”的好材料。
民间谚语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
大雪纷纷是丰年
小雪大雪烧火不歇
相关链接:
五运六气探微,不容错过!
治疗四季感冒的临床经验
借天之力,流注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