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
王石、杨澜、陈坤、舒淇……这些名人这几天都在网上推荐一部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10月16日,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以下简称《天梯》)在内地院线上映,这部电影纪录了藏地登山学校的青年登山向导们,从珠峰北坡登顶的过程。作为少数走进院线的纪录片,《天梯》以不大于0.7%的排片率,获得了累计超6百万的票房。相比《归途列车》、《味道中国》等票房不足百万的院线纪录片,《天梯》的目标也仅是撬开院线纪录片的市场。
老实说,对动则几亿票房的商业片来说,这一数字微不足道,但对一部纪录片来说,已是自法国纪录片《海洋》之后最好的成绩。
这是一部有着诸多第一的纪录片:全球第一部完整记录珠峰北坡登顶过程的电影,中国第一部超高清4K画质的登山纪录片,第一部把三脚架带上珠峰峰顶的电影,第一部在珠峰海拔米完成航拍的电影。
三声专访了导演萧寒,就该片的制作全过程与反思与导演进行了探讨。
一
焦点在藏族青年而非登山
担心被故事片喂大的观众看不懂
其实电影上映之后,不少观众质疑影片叙事松散,对这种讨论萧导也很无奈:“在平原拍摄一些很简单的事,到了高原上都会变得很难,因为地域环境太极端了。”谈到纪录片这个类型的特殊性,萧导表示不奢求观众都能欣赏《天梯》:“习惯了故事片叙事的观众也未必能看懂纪录片。”
三声:从《天梯》筹拍到上映是否有很多困难?
萧导:是有很多困难。一方面是对拍摄经费的预估不足。另一方面,时长、拍摄周期等困难都在我们意料之外。在平原拍摄一些很简单的事,到了高原上都会变得很难,因为地域环境太极端了。组建团队时需要有经验的藏族的摄影师,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扎西旺加老师。他听到这个选题也是非常兴奋,一拍即合。我们在当地拍摄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
《喜马拉雅天梯》的摄影师▼
三声:这部电影和其他登山纪录片的不同在哪?
萧导:其实片子的主题并不是登山。我更白癜风诱发因素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