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饮食这些注意事项要记牢middo

“五月五,是端阳。麦儿黄,粽儿香,门插艾,挂菖蒲,缝香囊,香满房,赛龙舟,送健康。”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宋·欧阳修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跳汨罗江自尽,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每逢过年过节,因为饮食问题(包括饮食过量、饮食不洁)而导致胃肠不适的患者就会增多,因饮食问题就医的患者在端午及中秋尤其多。一起来看看端午饮食的注意事项,过个健康养生的端午假日吧~端午食粽有讲究粽子固然好吃,但由于是糯米制成,又添加了各种馅料,如豆沙、蛋黄、肉类等,因而变成了典型的高糖分、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同人群选择粽子也要有所讲究。一些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胃肠道疾患等基础疾病的人,如果想尝尝,一定要控制好量,而且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进食含糖量较高的红枣、豆沙一类的甜棕;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则尽量不要食用油脂含量高、调味品多的肉粽。老人和儿童也不要过多食用粽子,否则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另外,由于糯米的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在进食粽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范噎食,最好把粽子切成小块儿后再食用。粽子要放在锅里用开水煮透后再食用,不要吃冷粽子,也不要在睡前食用。吃粽子的同时,搭配一些低脂、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帮助胃肠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雄黄酒切勿乱饮以往民间认为,雄黄酒可驱妖避邪,形成了端午节饮雄黄酒的风俗,还常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个"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有时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在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遇虫咬红肿涂抹以解毒消肿。现代毒理学证明,雄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故不提倡喝雄黄酒。因其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饮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导致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微辛、有毒,现在偶尔用来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或喷洒墙角辟毒驱虫。端午节如何健康饮食?端午饮食搭配,切忌过度辛辣肥腻,应以清淡温和为主。1.注意杂精粮搭配精粮虽口感好,但在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维生素、铁、钙、锌和膳食纤维的外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而小米、燕麦、高粱等五谷杂粮的营养素却很丰富,所以粗细搭配,享受精粮造就的美味佳肴的同时,适时吃些粗粮,才能有效保障足够的营养素摄入。2.注意荤素搭配只有荤素搭配才能营养平衡。荤菜、素菜按比例搭配,营养互补更全面。以蛋白质为例,植物性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动物性蛋白质中的各种氨基酸种类不同,但都是人体必需的,二者搭配食用不但营养均衡,而且能较完全地利用。3.注意干稀搭配健康的饮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于消化。可采取肉丝、碎肉、烩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与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共同炖煮、烩炒。总吃干巴巴的食物对人体肠胃不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4.分配合理热量在节假日期间,很多上班族或学生喜欢睡懒觉,早餐也不吃,直接等中午大吃一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日三餐的热能比例分配要合理,不吃早餐而午餐、晚餐超量,容易代谢超负荷而导致肥胖。端午节日期间的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粥),还可以喝一点咖啡或茶,以便提神醒脑。建议最合理的三餐热能分配:早餐占25%,中餐占40%,晚餐占35%。此外,对于想要控制体重、减肥的朋友,还要适当控制每日总热能的摄入,尤其减少花生、核桃等热量较高的食物食用,减少零食的摄入。5.饮食清淡温和应减少含油类食物的摄入,选用较清淡温和的低脂肪食物。炒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少食油炸油煎食品,避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总之,合适膳食,丰富营养,积极运动,充分休息,祝大家过一个平安祥和的端午节~

端午民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所包含的人文内涵,绝不仅仅是吃一个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这样的习俗,加上以血肉之躯作为灵魂之祭的爱国诗人屈原,使得“端午”早已化作了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浓浓情结。

“射粉”是一种民族传统弓箭运动。

在汉代,五月初五有一个官方礼仪,即皇帝命令郡国召集百官,赏赐枭羹,也就是猫头鹰汤,这是因为在古代传说中,猫头鹰吃了自己的母亲古代认为它是恶鸟,为了灭绝它,特意选择在端午节这天来吃,在宫廷中,皇上赏赐枭羹其实也包含着教训大臣,不要做恶人、奸臣的政治涵义。

采药即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采药又为内丹学术语。所谓“采”,就是“采取”;所谓“药”,一般是指在修炼时所发动的体内真气。道教把这种“真气”又称作“元精”、“元炁”。

南齐人宗测,在五月初五日鸡还没有报晓的时候出发,采摘像人的形状的艾,回来治成艾绒,用以治病,很有疗效。宗测的用艾治病,反映当时人已认识到艾的药物性质。端午这一天,荆楚地方的人采艾,编织成人形,悬挂在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自此,形成人们于端午节在大门上挂艾人的风俗。

到南宋,人们用菖蒲做成张天师驭虎的形象,与艾人一同悬挂在门上(《西湖老人繁胜录》卷三《五月》)。自此菖蒲与艾并用,如明朝宫中门两旁安放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面画的是张天师或仙子、仙女仗剑降五毒的故事(刘若愚《明宫史·火集·五月》)。形式比民间复杂,内容则是一致的。到清代,用菖蒲、艾制成蒲龙、文虎,插于门上(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艾不仅挂在门上,南宋人又兴起戴艾花的风习(《武林旧事》卷三《端午》)。明人继承下来,由妇女专簪艾花(《宛署杂记》卷十七《民风》)。清代女子戴艾叶,也是“端五景”之一(顾禄《清嘉录·五月·端五》)。

旧俗以彩丝为端午日应节之物。据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长命缕"﹑"续命缕"。唐代故事,宫中常于端午日以彩丝所结长命缕赐诸臣。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竞渡即“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竞渡与纪念屈原有关,尤以秭归的端午文化最为正宗。其中的游江招魂仪式,是秭归独有的龙舟文化特色。文人作古最终也要落叶归根,让屈大夫魂归故里也是屈子后人最大的心愿。

端午食俗与养生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1.端午节吃什么好

除了吃粽子外,端午节还有吃“五红”“五黄”的习俗,

五红,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五黄:即烧黄鱼、烧黄鳝、拌黄瓜、咸蛋黄、雄黄酒,也有说雄黄酒应为黄豆芽烧豆腐干(太平干),寓意如意太平。

一些地区还有端午吃吃黄鳝、吃茶蛋、吃大蒜蛋、吃打糕、吃煎堆的习俗。

端午节饮食禁忌

一、端午慎喝雄黄酒。

据中医养生小常识介绍,雄黄味苦、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其中,最特别的是,雄黄虽可泡酒喝,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而且只有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二、健健康康吃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被称为“端阳节”,主要以吃粽子为主,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在食用时应注意量的控制。

端午节饮食及端午节养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人不宜吃粽子呢?

1、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喝茶有什么好处呢?可以帮助吞咽和消化,每次最好少吃一点,可选择迷你粽子;

2、许多人会因粽子吃得多会引起肠胃不适,这主要是忽略了青菜、水果的摄取,造成纤维不足,因此吃粽时应该搭配凉拌青菜和水果沙拉;

3、粽子要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能吃;

4、肠胃不好的人吃粽子可选白米粽,少粘糖,不要吃得太甜;

5、有胆囊炎和胆结石以及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

端午节食物养生

端午节里,气候比较容易让人烦躁不安,易动肝火,吃传统粽子的同时不妨再来一杯花草茶。花草茶,取之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或皮,多为自然风干所得,这与现代人崇尚自然、崇尚健康的理念相契合,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草茶都适合自己,因此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花草茶就要了解各种花草茶的功效。

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无害的花,还具有减肥的功效;与枸杞同用有养阴清热、益肾明目的作用。

艾叶,性微温、味苦、无毒、有香味,可制煎剂,对女性月事不调、吐血、下痢、妇科大量出血有止血作用,既安胎也治不孕,如拿它煮水洗澡可治妇女阴部常见皮肤病,以艾叶炖鸡或猪肉,则有治妇科病作用。不过,艾草适用于寒性疾病者如手脚易冰冷等,不适合体质易上火的人使用,比方说,经常口干、口苦、脸热、习惯性便秘、口破、痔疮、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等都不宜,以免病情加剧。

端午,总是想起家的味道。

祝福,岁岁年年,端午安康。

(来源:心在线、林杉声音杂志三九健康网等网络素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zl/6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