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便秘的危害
儿童慢性便秘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就诊人数的3%~5%,占消化道疾病咨询人数的28%到30%。慢性便秘严重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便秘可以引起腹内压增高,毒素潴留,首先与肛门及直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引起肛裂、脱肛、痔疮、疝气等疾病,同时可出现消化道的梗阻、食欲不振、厌食等,会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增加了直肠癌、肝性脑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可以引起大便失禁,也称功能性大便失禁,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指四岁及以上儿童自主或不自主排便。由于便秘,长期大便潴留、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排便时疼痛,过度牵拉神经肌肉造成肌肉运动失调而引起大便失禁。
二、儿童便秘的原因便秘主要原因是粪便缺水。正常粪便含水量是70%,便秘的时候含水量是50%,含水正常粪便有一定的水量和容量,会给肠道一定得水动力,当水动力不足时,粪便传输慢就会出现便秘。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儿童便秘95%以上都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行为因素、缺乏锻炼及家族因素引起的。另外,便秘可能是一些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一个表现,需注意区分。器质性便秘多为解剖异常、食物过敏,遗传代谢病、药物中毒(比如抗组胺药,铅中毒或过量钙剂的摄入)。
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便秘的饮食因素:
1.牛奶喂养:由于牛奶含络蛋白、钙较高,所以牛奶喂养儿容易便秘。
2.母乳喂养时,母亲偏高蛋白高脂饮食时可致婴儿便秘。
3.过多高蛋白高脂饮食时,碳水化合物和水含量不足,纤维素含量较少则引起便秘。
4.过多食用动物源性饮食、洋快餐。
便秘的行为因素:
1.如厕训练不当,比如不当的惩罚。
2.自发不愿排便:懒;没有时间如厕,急着上学,不想在玩耍中中断;不适应厕所的异味及环境;肛门的病变排便是疼痛。
据调查显示,功能性便秘的原因,除婴幼儿以外,发病率男孩多于女孩,多为学龄前儿童,偏食挑食、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占52%;饮水少占44%,未养成每天排便习惯占39.5%,存在排便恐惧占36.3%,食物摄入不足占25.8%。
三、便秘的诊断大便次数减少(每周<2次),大便干结粗大甚至堵塞下水道,排便困难或疼痛史,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直肠内巨大粪块史。以上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起码符合其中2条即可以诊断功能性便秘。
儿童便秘的潜在报警危象
便秘可能是一些潜在疾病的一种症状,如果有以下情况,则提示可能机体存在潜在性的疾病:
出生大于48小时才排胎便,出生一个月内出现便秘,扁条形粪便,无肛裂但是粪便带血,发育停滞,胆汁性呕吐,严重的腹部膨胀,肛瘘,甲状腺异常,肛门位置异常,肛门反射或提睾反射消失,下肢肌力、张力、反射下降,骶骨线凹陷,脊柱上有毛,臀裂偏位,肛门疤痕,肛诊时极度恐惧。
以上情况下的便秘,则提示机体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疾病,则需要进一步检查除外。
四、便秘的治疗治疗的目标:排出软便,达到每1~2天排便一次,最好一天排便一次,没有排便困难。
便秘的治疗分非药物治疗(家庭教育、膳食治疗和补充水分)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1.高膳食纤维和水分的补充:
世界胃肠病组织临床指南指出,预防和治疗儿童便秘,高膳食纤维和足量饮水是第一位的。
饮水量除生理需要量之外,要额外补充。小于一岁一天50到毫升,1到4岁,每天到毫升,7到13岁,每天到毫升,大于13岁,每天到毫升,这是在满足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水量。补充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比如说芹菜,韭菜,银耳,木耳,蘑菇等等。
2.家庭教育:
第一步要减轻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负担,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患儿定期如厕,激发患儿积极力量,打破恶性循环。
3.行为疗法: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27个月以后的儿童可以进行排便训练,排便训练的时间选择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每次排便训练5到10分钟。排便姿势要求:坐在马桶上,脚着地,肘放在双膝关节上,如果脚踏不到地板上,也可以加一个小凳子。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和直肠给药
开塞
开塞治疗主要是解除粪便的嵌塞,治疗指征:
1.便秘相关性大便失禁.
2.直肠指诊或腹部查体触及明显粪块或腹部x线平片可见明显粪块
3.排便困难。
口服药物:包括渗透性轻泻剂(乳果糖、聚二乙醇散、山梨醇);刺激性泻剂(比沙可啶、番泻叶、匹克硫酸钠);直肠泻药/灌肠剂(氯化钠、矿物油)
渗透性轻泻药类是儿童功能性便秘常用的药物,常用药物为乳果糖和聚二乙醇散,乳果糖适用于各年龄儿童,聚二乙醇散适用于八岁以上儿童。
五、婴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婴儿功能便秘常用渗透性轻泻剂乳果糖或山梨醇通常有效。
不推荐使用矿物油,不推荐使用灌肠剂和刺激性轻泻药(比沙可啶番泻叶)。
另外,中药制剂对儿童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如有粪便块大量堆积于直结肠,可在缓泻剂前用开塞露,每月复诊,2月后减量,整个疗程可持续6-8周,每2周减量观察。
另附一些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便秘,受众于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
实秘
大便干结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
取穴:推下七节骨、清大肠、清肺经、退六腑、摩腹、揉膊阳池。
释义:推下七节骨为代表手法。清大肠以清肠道热结为主;配以清肺经、退六腑,肺和大肠相表里,清肺助清肠之功;佐以摩腹、揉膊阳池导滞通便。
推下七节骨
清大肠
清肺经
退六腑
揉膊阳池
虚秘
虽有便意,但临厕时努挣难排,汗出,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气虚);面白无华,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血虚)
苔薄白,指纹色淡。
取穴:推下七节骨、揉二马、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摩腹。
释义:推下七节骨为代表手法。揉二马以滋阴润燥通便为主;配以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健脾益气养血;佐以摩腹理气导滞。
揉二马
补脾经
按揉足三里
捏脊
24小时咨询
就诊地点:医院病房楼D座三楼儿二科。
专家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全天,其余时间在D座三楼。
预约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