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饱受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可高达22%。
除了饮食因素以外,便秘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习惯也会导致便秘,今天大德国医堂邀请消化道专家,来为大家讲解有关便秘的那些事儿。
总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诸如肠动力不足、饮食结构不均衡,食物太精细,还可能因为自身的进食量减少,或者运动量减少时,排便就不会那么及时。除了这几个原因之外还有三种便秘值得引起重视。
1器质性病变
当大便形状,颜色出现改变,或者出现身体急剧消瘦,大便忽干忽稀的时候,要先考虑是否是直肠肛门疾患,比如直肠炎、肠梗阻、大肠癌、肠腔外肿物等等。
2其他疾病引发的便秘
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都会影响肠胃消化系统的功能,造成便秘。郁抑症,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症等情绪精神疾病,让交感神经产期处于兴奋状态,抑制了肠道蠕动,造成肠道传输缓慢,久而久之导致便秘。
3药物因素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人群,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及利尿药,或有服用麻醉药,或者服中药的一些温补药等都可能引起便秘。引起这种药源性便秘的常见药物主要有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等。一些消炎镇痛药,抗癫痫药,抗帕金森病药,抗过敏药、降糖药等都能引起便秘。
6个坏习惯,很多人还在做第二个1快迟到了,还是憋着吧由于时间与场合等因素经常忍着不便,结果就酿成了便秘。在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中,大肠对发出的便意信号反应越来越迟钝,渐渐地,就没了便意了。严重的甚至没有排便欲望了。如果感到便意,就要立刻去解决。
2没有如厕读物总是难熬大多数人去厕所的时候总要拿本书或报纸。这其实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大便不畅的时候,坐在马桶上,看着书、报纸,似乎很悠哉,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0分钟以后,如果还坐在马桶上,就会给肛门造成不必要的压迫,会形成习惯性便秘,还有可能导致痔疮。
3经常穿束腰腰带或塑身衣紧身衣抑制了调节排便活动的副交感神经,使大肠内分泌的消化液减少,在小肠中,将食物分解向前推的力量变弱,于是食物残渣在经过大肠的时候,要比正常的时候费时。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便秘。所以便秘严重的人,尽量不要穿紧身衣,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更不要给身体太多的束缚。
4平时很少喝水大便的70%都是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取,在改善便秘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身体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会被大肠吸收出去,硬结的大便很难润滑地通过直肠和肛门,这就造成排便的痛苦,给肛门造成伤害,引起肛裂等不良症状。
5每天不大便是不行的医学上认为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每天排便量少于30g的话,就是便秘。不过,3~4天都没有大便的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异常的话,也不是大问题。
如果每天都排便,但每次都要用很大的劲儿,排便时间过长,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不畅快的话,就应该怀疑是否得了便秘。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必要非得坚持一天一次。
6习惯性地服用便秘药等上一两天,如果没有便意,就开始服用便秘药,这样的习惯简直就是健康的大敌。
一开始总是有效果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必然要加大用药量,这种对便秘药的依赖,最终会导致肠道蠕动的无力,以至于离开药物,肠道几乎都不能自己蠕动了。不是非不得以,不要吃便秘药,如果要吃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做好这四件事肠道不塞车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比例,其中纤维素较高的有白菜、萝卜、菠菜。粗纤维可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容积,增强对消化道的生理性刺激作用,促进肠蠕动,缩短肠内容物通过时间。
同时还要多饮水,可使大便软化并能起到润滑作用。晨起空腹饮水ml,引起胃扩张而产生胃结肠反射,诱导产生排便反射促进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进行排便锻炼,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强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结肠内容物通过和大便顺利排出。主要通过模拟排便过程进行排便迅雷,重建排便机制。
便秘人群要抓住“两个反射”:一是清晨,人起床后会有“起立反射”,还有一个是饭后的“胃肠反射”,也会有便意,不妨培养排便习惯。方法是每天定时如厕,双手按摩腹部,增加腹压,配合排便动作,但是切忌久蹲。此方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效
按摩腹部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双脚稍屈曲,腹部放松,操作者或者患者自己用手的大小鱼际肌对患者脐周按胃肠蠕动方向顺时针按摩,深度以触碰到肠子为宜,一般下陷3~5cm,每次15~20分钟,或每次按摩圈,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在便前2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
保持心情放松有些患者因为便秘,每每到如厕时就情绪紧张,又易导致大便难解,如此形成一恶性循环,故心理疗法在便秘的治疗过程中亦显得尤为重要。
内脏神经属植物神经,因此内外环境和情绪心理变化等都会通过植物神经影响肠道的运动。患者应学会调整自我状态,消除紧张情绪,无需因便秘影响心情甚至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