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长治市再度捧回“全国文明城市”的奖杯。这是我省目前为止唯一获得此项大奖的城市。
图为:长治市八一广场
这是长治的荣耀,这是山西的骄傲。
从10年的艰辛创建,到3年多来的精心呵护,长治这座古老的城市获得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荣誉,还有前行的力量。奖杯闪耀的是一个城市的光芒,折射的是一个城市的品质,凝结的是一个城市的内涵。长治市委书记马天荣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城市建设使长治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城市,成为一个当地人自豪、外地人倾慕的城市。从凡人善举到道德楷模,城市因爱心涌动而更加美丽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长治全城而动,为一个患有脑积水的“大头儿子”爱心接力,直至今日;壶关农民李明江为救弟弟,毅然割舍自己的部分肝脏;市区的城西北路社区里,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依然在延续10多年来对一位同样年过七旬的孤寡老人的照顾……似乎是骨子里流淌着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血液,却也是多年来环境的感染与影响,让每个长治人都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别人遇到困难,马上挺身而出。似乎是传承使然,却也是长治在构建经济增长极的过程中,勇攀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峰的写照。
其实,在长治这样一座好人涌动的城市,凡人善举俯首皆拾,不胜枚举。从割肝救父的青年,到破冰救出3名儿童的少女,从几十年替夫还债的农村妇女,到16年义务清理街头小广告的退休老人,从捐献骨髓的学生到灾区救助的民营企业家,从青年志愿者到爱心车队。他们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感动着、影响着每一个人。于是,成百上千的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精神个体”聚集起庞大群体,像一簇火焰升腾起了“城市温度”,共同打造了“中国好人城市”的品牌。
从善心培育,从善举做起,用道德引领社会风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培育“长治好人”群体,打造“好人城市”品牌,成为长治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为此,他们制订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了以“六讲十不要”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守则》,组织编写了《文明市民教育读本》《文明礼仪知识读本》,并充分依托市、区两级文明市民学校,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培训,建立好人评选机制,提供好人辈出保障,开展了“百名道德楷模基层巡讲活动”“百万群众评好人活动”“‘我做文明市民’大签名活动”“十万份文明行为规则进家庭活动”“五万名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一系列的文明行动。全市涌现出了1万多“长治好人”,其中6人提名、1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5人荣获山西省道德模范,8人获山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他们用共同的爱心和义举彰显了道德的力量,撑起了“中国好人城市”的灿烂星空。
如今,在这座温馨荡漾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做一个好人的乐趣和幸福。目前,工人、青年、党员、妇女、民警等组成的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于城乡沃野;5万多名文明志愿者扶危济急,构建起以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救援为特色的活动体系;辆出租车穿街走巷,免费接送高考学生、义务服务弱势群体;
10万多人坚持多年义务献血,全市临床用血从年开始%来自于无偿献血……小到红灯处的驻足,大至灾难面前企业家的道义担当,近如邻里对门的问候,远若送往京粤的造血干细胞,全市先后已有万人参与到各条战线、各个阶层的好人评选,并涌现出了全省唯一的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中国好人城市”成为一个个个体的凝聚和升华,聚焦为整座城市的道德与力量。一张张笑脸,一份份自信,只因城市赋予了他们尊重和尊严早上,晨练的人们在这里跳舞、打球、踢毽子、写字、聊天;午后,人们在这里或看戏、或听书、或交流、或自娱自乐。寒来暑往,这里有老年人的笑声、中年人的欢歌,还有儿童们的快乐。二三百平方米的平台,近乎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幸福。
这是长治市区中心太行公园西出口的平台呈现给人们的景象。驻足这里,你会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潮,更会看到他们脸上荡漾的笑容和透出的自信。
这种自信传递着他们的幸福和满足。市长席小军说,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真正使市民获得尊重和尊严。
在长治市区,你不会遭遇如厕的尴尬,你不用担心背街小巷的堵塞。这里不但拓宽了城市主干道,还修通了一条条“断头路”,对一条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整修,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了大面积的维修改造。仅年,市区就铺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91项,铺设地下供水管道30公里、雨水管道63公里、污水管道50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燃气管道41公里,新建改造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17座,特别建起了10座星级公厕。政府细致入微的作为带给市民的是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成为社会对这座城市的肯定和褒奖。
在长治,人们不用为听不到戏、读不到书、品味不到文化而犯愁。城区5分钟的文化生活圈、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人们走出家门,就可以融入文化生活。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的“周末大剧院”“四进社区”“三下乡”和流动图书馆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使城市和农村从看戏到看电影、读书等许多文化享受得到了免费,特别是政府出资保证每个贫困村每年至少唱一台戏、演六场电影,每个贫困人口得到至少一本图书的“文化低保”工程,更使全市个贫困村和近30万贫困人口获得了同城市人一样的文化享受。
在长治,你不用担心创业的门槛。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办理相关的手续,还会获得有关部门的资助或奖励。如果你的品牌获得认同,还会获得不菲的奖励和扶持。仅年,全市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的企业和创业者的奖励就在多万元。
在长治,你也不会担心诉求的不畅。如果你有什么不如意,随时可以通过书记市长热线电话投诉。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同政府部门交流。定期的行风评议,会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直接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而电视问政则会邀请群众直接到现场质问。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吃喝拉撒,许多官员被问得红了脸、流了汗,而百姓却问出了舒坦,社会问出了政通人和。
在长治,人们不但会享受到高雅的文化艺术熏陶,还会感受到身边的人文关怀和力量。每周六《道德大讲堂》和《文化大讲堂》,不但会邀请国内的文化大家开讲,还邀请当地的名家讲述。从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到申纪兰、段爱平等道德楷模的事迹演讲,似一股股清泉,滋润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群众大讲堂》还邀请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