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说了遍,为啥孩子就是不听呢

听话

最近有位家长求助说:“孩子学会说脏话了,我怎么劝、怎么阻止都没用,这可怎么办呀?”的确,明明想帮孩子改正错误,但是孩子不是“听不见”爸妈的话,就是选择“照做不误”。难怪父母经常会有这种感悟“孩子越大越难管”。

可是除了生气,家长还会担心,如果孩子现在不改正这些小问题,将来可怎么办?怎么说、怎么做,孩子才能听自己的话呢?父母的担心是正确的,但是在解决孩子听话的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只想到了孩子的未来,却忘了想一想这些错误行为习惯是怎么找到孩子的呢?

所以,今天我们会从根源帮您了解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听您的话。

01

你的错误反应

会让孩子找到“探索”的乐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模仿能力都有惊人的潜力。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庭成员无意之中冒出了某一个错误词汇,最常见的就是脏话,孩子马上就学会了,比学任何知识都要快。面对这样的情况,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大部分家长肯定会说,当然要警告孩子不要再学着说这种话。但是正因为您的这种“阻止方式”孩子不仅会不听您的劝阻,甚至还会在您的面前反复说被禁止的话。为什么呢?因为您的阻止让孩子发现这种错误的话会带来“神奇”的效果,比如:一说这句话,妈妈就会生气的跳起来。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明白这不是一句普通的话,就会激起孩子更大的探索兴趣。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先当做没有听见,等孩子失去强烈的语言新鲜感时,再用正确的优美的语言去影响孩子。千万不要用激烈的反应对待孩子,否则只会加深孩子对错误语言的情景记忆。

一句话总结:

千万不要刻意讲道理阻止,否则会让孩子觉得这个词儿好新鲜。

02

不懂孩子的情绪

孩子怎么能懂你的道理

游乐园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但是有个小男孩儿却跟我说:“游乐场不是让小朋友开心的地方吗?为什么我觉得那么难过呢。”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不敢在儿童游泳区游泳,带着游泳圈也不敢跳进水里试一试,任凭爸爸站在水里怎么喊他下水,孩子都拒绝了,结果爸爸一着急,就把他抱到了水里。

对成人来说,真的很难懂得孩子的恐惧心理。当孩子觉得恐惧时,不是家长劝一劝、安慰安慰,孩子就不会觉得害怕了。不过,孩子“胆小”的问题,的确需要爸爸出手,但是绝对不能像上面这位爸爸的“莽撞”做法。

爸爸可以给孩子当一个运动或者探险的榜样,比如,带着孩子去攀岩,去郊外骑自行车,当看着爸爸轻松做出有难度的动作或者完成某项孩子觉得有些难度的挑战时,孩子才会消除恐惧感,不用家长吼,也会模仿着爸爸的样子开始挑战自己,胆量也会越来越大。

一句话总结:

不是孩子越害怕越让孩子去尝试,当孩子害怕时,榜样比道理更管用!

03

心里的压力

阻止了孩子听见你的话

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总会把挖完鼻子的手指放进嘴巴里,甚至还有挤弄眼睛的情况。当老师跟孩子的妈妈沟通这种行为问题时,没想到妈妈反而更在意孩子的上厕所问题,甚至要求老师要跟着孩子一起去洗手间,冲水之前给孩子的臭臭拍张照片发给自己。

妈妈解释说,因为孩子曾经便秘过,所以全家特别害怕孩子再出现便秘的情况。每次孩子拉臭臭的时候,孩子身边都会围着一圈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然后大家给孩子喊加油。

这样的做法,让孩子觉得拉臭臭简直是太重要的事情了,甚至成了心里的一个障碍。于是,这种心理焦虑内化以后就慢慢变成一个“强迫性行为”,变成不停地抠鼻子、打脑袋、挤弄眼睛,“只要不便秘就行,这些行为慢慢改,实在不行就看见一次拽一次。”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正是来自家长的过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xg/11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