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艾堂习惯性便秘如何艾灸

中艾堂

知艾者福,善灸者寿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或虽不延长而粪便干燥艰涩难解,或无力排出,或排便次数少,排便间隔超过2天或2天以上。本病在古典医籍中名称甚多,《内经》称之为“后不利”、“大便难”、“闭不通”、“大便不利”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称为“大便难”、“不大便”、“不更衣”、“脾约”、“阴结”、“阳结”等;《活人书》称“大便秘”;金元时代又有“虚秘”、“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热燥”、“风燥”之分。

一般来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饮食入胃,经过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所余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成为大便,整个过程约需24~48小时。正如金·张子和《儒门事亲》所说:“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各有不同,有隔2~3天1次,成形软便,排出通顺者,未必即为便秘。长期便秘者称为习惯性便秘,在临床上有虚实之不同。

本病的发病原因甚多,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1.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或因误服药后而致热毒内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即所谓“热秘”。

2.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气郁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奇效良方·秘结》曰:“气秘者,因气滞后熏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

3.气血阴津亏虚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气血亏虚;或辛香燥热,损耗阴血;或病中过用汗、利、燥热之剂,损伤阴津;或劳役过度,出汗过多;或房室劳倦,损伤气血阴精。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正如《医宗必读·秘结》云:“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成便结。”

4.阴寒凝滞

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或过用苦寒药物伤伐阳气,或年老体衰,真阳不足。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以致阴寒内结,糟粕不行,凝积肠道而成便秘。如《金匮翼·冷秘》所谓:“冷秘者,寒冷之气,积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总之,便秘之病位于大肠,系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与肺、肝、脾、肾的关系甚为密切。正如隋·《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大便不通候》中指出:“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一)实证

1.肠胃积热

(1)症状表现: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腹部胀痛,面赤心烦,口干思饮,口臭或口疮,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实或滑数。

(2)灸疗原则:

清热润肠。以取足阳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穴和大阳的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

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照海。

(4)随症加穴:

①发热者加曲池、合谷;

②腹胀而痛者,加上巨虚、营卫四穴。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大肠募穴天枢,疏泄阳明腑气而通积导滞,配大肠背俞穴大肠俞,调理大肠气机而润燥通便;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之会,配天枢可治绕脐腹痛,配大肠俞又可逐秽通结;胃经荥穴内庭清阳明实热;加泻手阳明之原穴合谷、合穴曲池,清泄大肠实热;照海滋阴生津;加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通调腑气。诸穴相配共奏清腑泄热,润肠通便之功。

2.气机郁滞

(1)症状表现:

大便涩滞不行,后重窘迫,欲便不得,伴有腹中胀痛,胁腹痞满,嗳气频作,食欲不振,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2)灸疗原则:

顺气导滞。以取任脉、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

气海、膻中、天枢、太冲、次髎、支沟。

(4)随症加穴:

①嗳气频作者,加中脘、足三里;

②咳逆上气者,加尺泽、列缺。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肝经原穴太冲与任脉气会膻中相配,疏肝解郁;大肠募穴天枢与气海相配,理大肠,通腑气,驱秽导滞;三焦之经穴支沟配次髎,利三焦,调气机,逐积通便;加中脘和胃降浊,足三里化滞畅中;加尺泽肃肺降气,列缺宣肺通肠。如此诸穴协用,气顺滞消,则便秘自愈。

(二)虚证

1.气虚便秘

(1)症状表现:

大便干燥或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之不下,临厕努挣乏力,强努之下则汗出气短,甚则喘促,便后疲惫不堪,甚则脱肛,倦怠懒言,面色晄白,舌质淡胖,或伴齿痕,苔薄白,脉虚弱。

(2)灸疗原则:

益气润肠。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

肺俞、脾俞、气海、腹结、天枢、足三里、丰隆。

(4)随症加穴:

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肺俞、脾俞、气海补法加灸,健运中州,补益肺脾之气;配以腹结、天枢、足三里、丰隆,调运脾胃升降,通腑导滞;加百会、长强,可收补气举陷之效。

2.血虚便秘

(1)症状表现:

大便干结,努挣难下,伴面白少华,头晕心悸,夜寐不安,唇舌淡白,苔薄,脉象细弱。

(2)灸疗原则:

养血润燥。以取足阳明、手少阳、足少阴经穴和脾俞、膈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

脾俞、膈俞、天枢、支沟、照海、足三里。

(4)随症加穴:

①血虚有热,兼见口干心烦,舌红津少者,加内关、三阴交;

②头晕心悸者,加百会、通里。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脾之背俞穴与胃合穴足三里相配,健脾胃益气血而开生化之源;血会膈俞,生血养血,与脾俞相配,具有益气生血之功;肾经照海穴滋阴润肠;三焦经穴支沟、大肠募穴天枢,利三焦,通腑气;加内关、三阴交滋阴降火,清热除烦;加百会、通里,升阳定晕,宁心安神。诸穴相配,标本兼顾,共奏养血润燥,通腑导滞之效,血虚便秘之疾自可向愈。

3.阴虚便秘

(1)症状表现:

大便干结,状如羊屎,数日一行,努责难下,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枯槁,眩晕耳鸣,或烦热颧红,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2)灸疗原则:

滋阴润肠。以取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阳、足少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

大肠俞、中髎、上巨虚、列缺,照海、承山。

(4)随症加穴:

①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太溪;

②口干咽燥者,加金津玉液。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肺经别走大肠之络穴列缺,开源引津以增液润燥,配肾经之照海穴壮水生津,以润肠通结,且两穴一通任脉,一通阴跷,为八法相配,共收生津润燥,增液行舟之效;大肠俞通调大肠,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可以调理肠胃,通腑行滞;加通便之经验效穴中髎、承山,增逐秽导滞之功;加肾俞、太溪,滋补肾阴;加金津玉液生津润燥。诸穴协用,俾阴有所滋,肠有所润,则阴虚便秘自可痊愈。

4.阳虚便秘

(1)症状表现: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手脚欠温,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喜热畏寒,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夜间尿频,舌质淡,苔薄润,脉沉迟。

(2)灸疗原则:

以取任脉、足太阴经穴和肾之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

肾俞、气海、关元、大横、三阴交。

(4)随症加穴:

①年老体虚,命门火衰者,加命门;

②腹中冷痛排便艰涩者,加神阙,天枢。

(5)灸疗方法:

密钥佰草火龙灸四大灸法

(6)方义说明:

肾俞、关元,温补肾阳以散寒凝;三阴交温通三阴经之阳气,使结开便行;气海、大横行气导滞,调畅肠道气机;督脉为阳脉之海,加灸督脉经穴命门,可壮肾阳、补命火;加神阙、天枢亦可温中散寒通腑导滞。以上诸穴相配,可使肾阳复振,气化有权,便秘可通,尿频可止。

我们提供专业艾灸养生连锁服务

我们的产品囊括艾灸、汗蒸、中医美容等全产业链

我们遍布全国的养生会馆

正在火热运营中

我们渴望更多富有激情的养生爱好者及投资人

加入我们

我们发扬和传承纯正中医艾灸精髓

誓将熊熊艾火

燃烧至世界和时间的尽头

我们是中艾堂

微博:

中艾堂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xh/4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