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宝宝便秘是一个揪心的问题,本文从应对办法、注意事项、便秘信号等方面予以简要说明。
什么是婴儿便秘?
婴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指大便干硬,隔时较久,有时排便困难。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便秘的不良后果有很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肛裂,可引起便后滴鲜血,肛周疼痛。孩子在便后疼痛,就不愿意排便,这样会更加引起便秘,形成恶性循环。便秘严重的孩子还可能引起外痔。此外,慢性便秘的孩子还常伴有食欲不振,因而导致营养不良,精神萎靡,肠道功能紊乱,这样会更加重便秘。
5招应对新生儿便秘
第1招:母乳喂养
吃母乳的新生儿很少便秘,这是因为母乳相较牛乳更好消化,给宝宝的胃肠功能带来负担更少,所以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第2招:加喂温水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一定要在2次喂奶之间加喂1次温水,因为牛乳的成分和母乳不同,比较容易引起大便干结。
第3招:让宝宝吃饱有些时候并不是宝宝不拉屎,而是没吃饱。增加喂奶次数和喂奶量试试看。
第4招:按摩辅助教你给宝宝按摩肚子的方法:用手指或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围着肚脐打圈。1次5分钟,早晚各1次,能加快肠蠕动促进排便。
第5招:巧用肥皂将一块肥皂削成长条,一头稍微尖些,蘸上水塞入宝宝的肛门,来回进出1-2下,很快宝宝就想大便了。
婴儿便秘的原因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学习时间不能随时排便,上课时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应进行肛门指检、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需要注意的两个事项首先,你不能总依赖肥皂,或总使用开塞露来解决宝宝的便秘问题,医院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其次,如果排便困难的同时,宝宝还出现哭闹、拒奶、呕吐腹泻等异常情况,医院。宝宝可能并非普通便秘,而是患有某种疾病。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生便秘的原因也不同。引起便秘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功能性便秘,这类比较常见,经过饮食、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在新生儿期发生的便秘多为这种。另一类是由于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效果不佳,必须经过外科手术才能彻底治愈。如果你无法判断宝宝属于哪种原因造成的便秘,医院检查一下再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
宝宝便秘的4个信号
宝宝每天排便次数多少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宝宝即使几天才大便一次,只要不拒奶、哭闹,不呕吐腹泻,就不用太担心。宝宝是否真的便秘,你可以通过4个信号来判断:
1、是大便量少、干燥。
2、是宝宝排便时比较困难,常常哭闹不肯排便。
3、是出现腹胀。
4、是不肯吃奶,没有食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