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www.gansulawyer.net/m/
清洁灌肠是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将灌肠液注入直肠,刺激肠蠕动,达到刺激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为了达到灌肠效果,护士常常需要反复多次灌洗,这使得患者承受较大痛苦,护士也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护患双方都「苦不堪言」。
那么,临床中应该如何提高灌肠效果?现就影响灌肠的因素、提高灌肠效果的对策解答如下,希望对大家所有帮助。
问题一哪些人不能进行灌肠?灌肠操作的禁忌证包括:
消化道出血、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颅脑损伤患者不宜高位灌肠,灌肠会增高颅压,灌肠的液体被肠道吸收导致体液量增加,加重脑水肿。
如果灌肠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肛直肠损伤、过敏反应、电解质紊乱、肠穿孔等。
问题二灌肠应该深插还是浅插?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直肠、结肠的生理解剖特点。成人直肠长度10~14cm,乙状结肠40cm,肛管长3~4cm,粪便一般储存于乙状结肠内,平时直肠内无粪便,仅在排便前或排便时才有粪便的充盈。当粪便进入直肠后,直肠通过其肠壁的感受器发出冲动,冲动经神经传至大脑而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
教科书中,大量不保留灌肠中插入深度为7~10cm,但该方法插管只能到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不进入结肠。此时灌肠液直接进入直肠后在直肠内聚集到~mL,将对肠壁产生刺激,出现排便反射,使灌洗液迅速外流,达不到灌肠目的。
而多个文献表明,临床实际操作中,灌肠插管长度宜在15~25cm(老年人插管深度约为20cm,患儿清洁灌肠时插管深度15~20cm),因直肠长度为12~15cm,此长度可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减小对直肠的直接刺激而产生的便意,使排便时间延迟,液体灌入量多,改进了灌肠效果。
问题三灌肠何种体位更适合?传统体位为左侧卧位,不抬高臀部。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每次灌入量少,灌肠液总停留在直肠、结肠下端,来不及到达结肠上端就开始排便。
目前更鼓励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灌肠效果:
头低臀高侧卧位(床头部摇低10cm,臀部抬高10cm)和膝胸卧位:患者取这两种卧位时,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于较低水平位置,液体可顺利进入结肠,比灌肠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延迟。且肛门位置高,便于灌肠液保留,避免了边灌边外流的现象,改善灌肠效果。
旋转体位:灌肠液面匀速下降时,让患者依下列体位进行往返慢速转动:左侧卧位—俯卧位(头低15°~20°胸膝卧位)—右侧卧位,每种体位持续时间约10s,当全部溶液在5min左右灌注完毕,撤出肛管,让患者自左向右顺时针改变体位再平卧5~10min后排便,此方法有助于灌肠液体充盈整个结肠,充分刺激肠壁,达到清洁肠腔的效果。
问题四肛管太硬插不进怎么办?肛管的润滑常规方法是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7~10cm,排气后插入直肠,使灌肠液缓慢流入,灌肠完毕,嘱患者保留5~10min。随着肛管插入越深,润滑剂越少,越易刺激局部黏膜引起肛门水肿、肛门坠迫感,甚至引起疼痛。
有文献建议用注射器将液体石蜡注入肛门,或无菌棉签蘸取液体石蜡,轻涂抹患者肛门内壁,液体石蜡注入肛门时肛门会反射性产生收缩。将肛门口的液体石蜡纳入肛门,增强了润滑面,有利于肛管插入。
当然,我们也可选用12号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此管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在插管时刺激性小,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刺激,增加患者舒适感觉。
问题五灌肠液温度有何要求?灌肠液温度应控制在37℃~41℃。
正常直肠内温度为36.5℃~37.7℃,若灌肠液温度过低(36℃以下),肠道受冷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可引起腹痛甚至肠痉挛;灌肠液温度过高(42℃以上),肠道充血肠液过度渗出,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肠蠕动加强,从而使灌肠液不能成功保留。
问题六为何要边插管边注灌肠液?传统插入肠管的方式为先插够肠管的长度,再注入液体,使灌肠管部与直肠角和肠黏膜的直接接触,插管易引起的抵抗感和疼痛不适,导致肠黏膜损伤。
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可以试试边插管边注入灌肠液:
灌肠管轻轻插入直肠3~4cm,有松落感后即停止推进,然后打开灌肠管调节开关,在灌肠液注入的同时,继续插入肛管16~17cm。由于温热的灌肠液刺激直肠壁而出现排便反射,肛门括约肌松驰,避免了灌肠管部与直肠角和肠黏膜的直接接触,减轻插管时引起的抵抗感和疼痛不适,防止肠黏膜损伤。
同时,边插管边注入灌肠液可防止肛管孔被粪便堵塞,特别是直肠癌患者,该方法可避免肛管对突出于肠腔内的癌组织的损伤,避免脆弱癌组织的脱落及出血。
问题七老年人灌肠效果不好怎么办?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有效自主控制排便,灌肠液注入后,易从肛门向外流出致灌肠液很难在肠道内保留,从而影响灌肠效果,因此,老年患者灌肠应采取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灌肠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3次灌肠法:第1次肛管插入5cm,灌入液体80mL左右,接着再插入至10cm,达直肠骶曲,灌入液体mL左右,第3次插入至18~20cm,灌入液体~mL,灌肠液保留时间10~15min,用此方法灌肠可使大便由外而内依次排出体外,避免大量粪便发胀后不能及时排出而引起的腹痛。
最后提醒:
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流速是否适宜,如出现腹胀或有便意,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并降低灌肠液面的高度或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有报道称,从一侧臀部向肛门方向按压,可减轻患者的便意,你也可以试试。
如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福利#
护理时间对话框回复:绑定,可获得5个丁当,丁当可在丁香园免费下载文献哦。
操作如下
??「点击」以下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