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睡,人生五大事里,关于上厕所就占了两个。
不过,天天上厕所,很多人却还是忽略一些小问题。虽然它们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却可能引起痔疮、便秘甚至猝死等事关健康的大事。
上厕所时,最易犯这4个错
要说上厕所,能犯什么错?
大概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便后洗手不认真。很多人上完厕所,都只是随便搓搓了事,这样根本达不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除此之外,下面几个错误,也容易在上厕所时遇到:
1.女性需特别注意的错——擦屁股方向不对
你上完厕所怎么擦的屁股?真的擦对了吗?
如果是女性,为了避免位于前面脆弱的尿道、阴道受污染,引起感染炎症,一定记住从前往后擦。
另外,小便后的擦拭,也要特别注意选择正规品牌的卫生纸,避免细菌超标感染尿道、阴道。
至于男性,因为尿道远离肛门,讲究没那么多,可以按照个人习惯来做。
2.最不经意的错——蹲久后起身太快
如果蹲厕时间太久,突然站起身会很容易头晕眼花。
这点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非常危险——长时间蹲厕所后站起,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导致晕倒、骨折等意外,而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受伤。
尤其是一些高血压患者,往往早上起床后血压会很高,非常容易早晨上厕所时发生意外。
3.几乎人人都犯的错——上厕所玩手机
现代人是机不离手,上个厕所的时间,也惦记着刷一刷手机。
往往进了厕所,一玩手机入了神,一不小心就蹲了个半小时以上。
蹲的时间一久,人的肠道默默承担了很高的压力,痔疮、直肠粘膜松弛、脱垂等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另外,上厕所时心思花在了手机上,也会让身体对排便这件不那么敏感,久而久之容易诱发习惯性便秘,严重甚至可诱发肠癌。
建议上厕所别带手机,一心别二用!另外,每次蹲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
4.最危险的错——用力过猛
也有这么些人,上厕所时不那么三心两意,但却因为拉不出来,使的劲太过。
当你尽全力便便时,相关肌肉也会跟着在用劲,这样一来腹压、血压跟着往上升。
对于有相关心脏病的人来,更是有可能让心跳加快、导致心机耗氧量增加,严重时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
所以,建议容易便秘的人,记得平时多吃青菜、多喝水、多运动,帮助改善便秘情况。如果是便秘特别严重,有心脏基础病的人,医院看医生。
上厕所的这些错误,你犯了几个?赶紧从现在开始注意,以免后患无穷~
简单4招,帮你守护马桶上的健康
马桶是小,健康事大~下面说一些上厕所的健康小招数↓↓↓
1.便秘者马桶加一物
对于便秘或痔疮患者,推荐坐位排便姿势,能极大程度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造成肛门盲肠内淤血或痔疮破裂。
另外,容易便秘者可以试着在脚下加个小板凳,让上身微微前倾,这个姿势可以增加腹压帮助排便。
2.拉便便不畅快,便时可做腹式呼吸
通过腹式呼吸,可以给腹部施加压力,特别在坐姿时,可以帮助刺激肠道。
具体做法:用鼻子吸气,让腹部像皮球一样鼓起来,然后主动收缩腹部,嘴巴缓慢吐气。
3.便后回头看一眼,癌症信号早发现
在排便后,可以顺便看一下便便情况。别觉得恶心,大便不只是排泄物,它可以反映不少人体胃肠道的健康状态。
一般来说——
小便如果出现颜色异常、带有泡沫色等,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等疾病导致;
而大便出现红色、酱油色等颜色变化或者形状改变,则提示便秘、消化不良、肠道肿瘤等异常。
4.便后冲水,最好盖上马桶盖
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把病菌或微生物抛到6米高空。
为了避免污染,最好养成便后盖上马桶盖冲水的习惯。
另外,对于一些痔疮患者,可以试试做一下缩肛运动。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它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血管瘀血、扩张,有效防止痔疮复发。
关于上厕所,很多人一定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便便时,蹲坑好、还是用马桶好?
先问问大家,家里的厕所,装的是马桶还是蹲坑?
如果是蹲厕——
蹲坑理论上会让排便相对更畅快。下蹲的动作,能使腹部产生足够的压力让便便排出。
另外,从生理结构上来说,蹲着时,人体肠道的“肛肠角"为越大,直肠越直,排便越顺畅。
不过,蹲着时腹内压增大,对于盆底部支撑结构本就薄弱的人,如老年人、产妇等,会更容易引发脱肛、痔疮及直肠、子宫脱垂等疾病。
如果是马桶——
先得提到这2个好处:
第一,坐着没有蹲着那么累,对于腿部、膝盖压力较小!
第二,相比蹲着,坐着不容易产生明显血压波动,不会造成起身时晕眩等情况,老人站起时也不那么容易摔倒。
不过,相对地,坐着时”肛肠角“变小,腹压减小,可能排便时花费的力气要更久一点。
所以,总的来说蹲坑、马桶,其实说不上哪个更好,具体得看个人需求及喜好。
喜欢蹲着大便的,注意控制下时间;如果家里有老人孕妇,马桶更合适。
来源:家庭医生
信息连读
上厕所后1个小动作=1次小体检!做的人都受益终生先来做个小调查,看你上完厕所有没有这么个小动作!
回头看的,恭喜你,那你可真是赚翻了,因为这一看就相当于一次小体检;不回头看的,那我可要告诉你,这样是不对滴!别觉得恶心,大小便不只是排泄物,它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体胃肠道的健康状况。
今天小编就教大家怎么破解这大小便里隐藏的健康密码!
看小便,都要看些啥?
先来说说健康的小便长啥样:
颜色:清澈透明或呈淡黄色,当喝水较多时,尿液会被稀释得像水一样无色透明。
次数:成年人白天平均排尿3~6次,夜间0~1次。
尿量:成年人尿量平均每天~毫升毫升,每次约毫升。
1、看量
①多尿
指24小时尿量多于毫升,多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及神经性多尿等。
②少尿
指24小时尿量少于毫升,可能是休克、脱水、严重烧伤、急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尿毒症等。
2、看次数
①排尿次数较多,尿量少
可能是尿道和膀胱出了问题。
②排尿次数多,尿量没有减少
可能是糖尿病或者多尿症。
③排尿次数多,而且还有尿急、尿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要当心泌尿系统感染了。
3、看颜色
①红色
可能有结石、炎症、损伤,也常见于泌尿系肿瘤。
部分因月经、医疗器械操作或药物(利福平)、吃甜菜或火龙果等引起尿液变红的,属正常。
②蛋白尿
如果尿液表面总是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都不能消失,还出现了腰酸、眼睑浮肿、尿急、尿频甚至尿痛的情况,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
因为这很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或糖尿病,也可能是肾真的出事了。
此外,在高热发烧、高温作业、极度寒冷和情绪亢奋等特殊状态下会出现一过性的轻度蛋白尿;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也会使尿蛋白排泄增加。这些情况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③黄褐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浓茶样)
除了服用大黄、番泻叶外,如果肝脏有问题,尿液会出现以上颜色,这个最好请专业医生帮忙诊断。
④酱油色
棕褐色似酱油样的尿,提示发生了溶血或肌肉损伤等。
⑤蓝色或棕色
蓝色可以说很少见了,请回顾你是否在最近服用了氨苯蝶啶或大量水杨酸;如果近期服用抗帕金森药或抗阴道滴虫药,尿液可能出现棕色。
尿液分叉咋回事?
①偶发或一时性:多与疾病无关
主要是由于前尿道或尿道开口处临时有阻塞。晨起第一泡尿或者男的射精后第一次小便会出现分叉;大量饮酒后,会使前列腺充血、排尿不畅而发生分叉。
②经常的或长期的尿液分叉:可能与疾病相关
反复发作性尿道炎、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期间,尿液会分叉;包皮过长、包茎所造成的尿道外口部分狭窄以及尿道结石阻塞,也会分叉。
看大便,都要看些啥?
健康的便便长这样:
颜色:呈黄色至棕黄色。
气味:正常粪便的臭味。
形状:呈柱状,软而成形,通常情况下排到便器中仍保持固定形态,貌似香蕉。
次数:排便次数为每周3次至每天3次,每天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克左右。
1、看颜色
①红色
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可以由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引起,尤应警惕结肠肿瘤。
②黑色
便便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的暗黑色,可能预示着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
③陶土色
粪色呈陶土样,提示胆道系统发生阻塞,胆汁不能进入肠腔,同时往往伴有脸色和巩膜发黄。
TIPS:
很多药物会影响粪便的颜色。
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红色或橙色;
氢氧化剂、钡剂可使粪便变成白色;
肝素、保泰松、阿斯匹林能使大便变成红或黑色;
消炎痛以及一些抗生素可使大便变成绿色或灰色;
服用炭粉、铋剂或铁剂后,粪便呈深浅不一且无光泽的炭样黑色。
2、看形状
①米泔水样便:是霍乱的表现;
②柱状偏硬:多见于习惯性便秘;
③羊粪粒样:提示痉挛性便秘;
④糊状便:见于大量饮食后及消化不良;
⑤水样便:多半发生于急性肠炎或食物中毒;
⑥柱状大便上有槽沟或大便变扁:需要认真检查是否患大肠癌;
⑦脓血样便:常因菌痢、阿米巴痢疾所致,有时也可能是直肠癌作崇。
3、看频率
①多长时间不排便,就是便秘了?
排便次数减少(次数超过3天不排便),同时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大便干硬的状况。
②一天拉几次,才算是拉肚子?
每天大便3次以上,整天大便总量大于克,并且大便含水量超过85%。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
白癜风需要怎么确诊白癜风在线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