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便秘那点事,拉不出来是一种多么痛的领

在我们生活中,有为数不少的人,

他们无论男女老少,每天一蹲进卫生间,

就是半小时甚至是1个多小时,

即使这样,仍然不能顺畅排便,有的甚至一星期都排不尽一次!

这种排不出的难受和说不出的痛,给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和压力,让许多人的心理也几近崩溃。叫人如此痛苦的便秘,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很多人受便秘困扰却没有真正的认识便秘。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增大及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出现了“便秘”,且“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又进一步加重便秘症状并让生活越来越“堵”。

所谓“便秘”就是指粪便干结量少、排出困难或费力、排便次数减少。健康人摄入食物经消化道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约需1-2天1次,便秘患者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一般认为便秘时间大于12周为慢性便秘。

便秘的形成常由以下几种因素构成:

饮食因素:

摄入的食物过少,产生的粪便过少,肠道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而导致便秘,饮食过于精细,长期缺乏食物纤维,液体摄入量过少,使得粪便在肠道内移动慢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燥。

习惯因素:

部分患者因工作生活环境因素,不能在有便意时及时去排便,久而久之导致排便不畅。

还有部分患者因在排便同时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玩手机看报纸听音乐之类,无意识的抑制排便,造成排便反射感觉降低。

活动量过少,使得肠蠕动缓慢,产生的内容物通过时间延长,肠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肠道更加受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等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患者也常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器质性改变的便秘

一、结肠肿瘤结肠吻合术后的狭窄,出口狭窄型,盆底痉挛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传输障碍型。

二、肠道外的疾病:长期卧床病人、脑卒中、截瘫、抑郁症、厌食等。

三、内分泌与代谢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

四、药源性与便秘也有非常大的关系,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番泻叶、大黄、酚酞片)可引起继发性便秘,又可引起结肠黑变病。麻醉药(吗啡)、阿片类、抗抗胆碱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物等可引起肠应激下降。

五、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便秘的危害

一、消化道症状: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口苦、食欲减退、腹胀、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因痔加重及肛裂而有大便带血或便血,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干燥的粪便内致癌物对肠道粘膜长期刺激,可诱发结、直肠癌患病几率的增高。

二、心脑血管系统:尤其对老年人危害更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中风的老年人,由于排便困难,屏气使劲,使腹压、血压升高,从而诱发脑溢血、心梗的几率增加。

三、皮肤:长期便秘可致皮肤肤色沉着,面色灰暗。

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

1合理饮食

应多吃含粗纤维的粮食蔬菜、瓜果、豆类食物,多饮水,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此外,应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2坚持参加锻炼

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因年老体弱极少行走者便秘的发生率占15.4%,因此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走路或每日双手按摩腹部肌肉数次,以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对长期卧床病人应勤翻身,并进行环形按摩腹部或热敷。

3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可练习每晨排便一次,即使无便意,亦可稍等,以形成条件反射。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机、小说之类的而导致排便反射抑制。

4其他

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药品,不滥用泻药,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周疾病,调整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射。

便秘的六字诀

“水”自然冷却的温开水明天至少要喝毫升-毫升水。并坚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时和晨起后各饮一杯白开水。

“软”人到中年以后,胃肠道功能随之降低,需饮食熟软食物。这样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肠道排泄。

“粗”常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粗粮)食品、青菜、萝卜、香蕉,搭配食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

“排”定时(早晨)排便,不拖延时间,使肠中常清。

“动”适度运动,如打打太极,遛遛动物,晨练也增进健康得到生活乐趣。

“揉”每天早晚及午睡后以两手相叠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5-10钟。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通肠胃,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

科室简介

消化内科二病区,目前设置病床45张,执业医师8名,高级职称3名,执业护士12名,以“为患者提供最适宜的专业治疗手段和最贴切的服务能力”而享誉豫北地区。

消化内科二病区专业方向:各种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及消化道身心疾病。对肝硬化及并发症、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炎症性肠病、顽固性腹泻、缺血性肠病、内痔出血、结直肠肿瘤、消化道心身疾病等的诊断及治疗具有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消化领域疑难病症的确诊及复杂病症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充分显示了区域消化领域的一流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

特色技术

消化道隆起病变及早癌内镜下诊治;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硬化、套扎);

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治技术;

胶囊内镜诊治各种小肠疾病;

痔疮的内镜下治疗;

肠菌群紊乱相关疾病的治疗。

科室联系-,

科室文化:厚德、精业、至善、和谐

杨承汉

主任医师,教授,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从事消化内科46年,研究方向消化道心身疾病。擅长食道、胃、肠、肝胆胰疾病及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在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独特临床经验。在职以来发表论文28篇,著作3部,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任中华医学会河南消化分会第1、2、3、4届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新乡市医学会理事。

秦咏梅

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任河南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第7、8、9届委员。现被国家“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聘为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研究方向:慢性肝病。擅长诊治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对黄疸待诊、腹水待诊、腹泻待诊等本专业疑难病的处理临床经验丰富。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成果2项,主持在研课题1项,参编全国统编教材《诊断学》2部。

朱艳丽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及微生态。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年在医院(医院)进修。年在南京医院学习粪菌移植及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痔疮硬化治疗术。对顽固性腹泻、肠道菌群紊乱、炎症性肠病、内痔出血、消化道肿瘤等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关疑难病症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镜各相关诊疗操作技术。擅长内镜下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切除。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编论著1部。

作者:吉金华

编辑:段桂洪

本期编辑:弥庆宇

责任编辑:闫大海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guanxingbianmi.com/bmzl/6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