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此可能一人一方,不会相同,而且有些药物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方能正确使用。请和中医师咨询使用。
大便秘结的治疗
总论:
大便秘结,看似简单,对某些顽固性便秘,治疗起来却十分棘手。以阴阳括之不外热秘及冷秘两端。另外大便秘结多为其他疾病发展中的某个过程和阶段,治疗当辩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方为正确。热甚者有承气汤证则可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稍缓有柴胡汤证者可用大小柴胡汤;无明显热偏甚、津亏者则可用麻子仁丸。冷秘则可用大黄附子汤、半硫丸等治之。脾约:
我们来看何为脾约,《伤寒论》二六二: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斤炙去皮、杏仁一斤去皮尖,研作脂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旦三服,渐加,以和为度。
胡希恕老中医讲解:趺阳脉候胃,浮主热,胃热则强,由于小便频数,故脉涩,涩主津虚血少,胃气亢热,小便频数,皆伤津液,肠中干燥则大便坚硬,古人称“脾约”。脾为胃行津液,胃中干,脾无津可输,行津液功能受到约束,故称“脾约”,实则为胃之病。当以麻子仁丸滋润养液,同时攻下。此病多不觉腹胀满,不大便亦不觉所苦,临床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多见此证。
大柴胡汤治疗便秘的案例:
姓名:韦
平性别:女年龄:37岁门诊号:-03-:11
约3、4年前因大便秘结,取了几剂中药内服,之后好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大便秘结也有很长时间了,于是又来找我开药。患者每天都有解大便,但是大便硬结,大部份时候就如羊矢状,稍难解,无便血,有些口干口苦,但不甚。食欲好,也吃蔬菜水果但就是便秘。上腹部痞胀,时有胁痛。舌质稍红,脉沉。虽未达到大柴胡汤的严重程度,但也可以用大柴胡汤的,待大便通顺,为使疗效持久以致痊愈,仍需调理脾胃肠道气机,服用其他方药。
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服:柴胡15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10g,大黄10g,生水半夏10g打碎,厚朴10g,生姜5片,大枣(红枣)15g
服后第二剂开始,大便开始正常了。
祝味菊先生的案例及经验参考:
1:便秘唐先生,中年,威海卫路
五诊:3月27日症状:脉证如前。病名:便秘。
治法:再与温导。
处方:生附子18g(先煎二小时)炒茅术15g陈薤白12g官挂9g(后入)良姜炭9g带皮槟挪15g姜夏30g金瓜萎15g(打)惫急丸五分(分三包)
阳虚便秘,用温导法。
按:温导用于阳虚者便秘。用附桂等温药配攻下药即是。
治疗便秘或用泻剂如大黄番泻叶之属,或为润剂,麻仁丸润肠丸之类。惟老年阳虚便秘用此则不能取效。《和剂局方》中之半硫丸,有除积冷,温肾逐寒,通阳泄浊之功,治风秘、冷秘,与老年习惯性便秘,应手辄效。但用者甚少。
陈某,年已70余,饮食起居正常,惟大便经常结燥不通,3--5天1次,或1周1次,通泻润便之药,初尚有效,以后毫无效用,终日为便秘所苦恼。经友人介绍请祝师诊治。按其脉沉缓,察舌苔淡白,诊为属于冷秘之疾。如用攻泻滋润之品以治之,实南辗北辙,诛伐无过。处方:半硫丸50g,每天9g。服3天,大便通畅。以后便秘时即日服9g,从此宿疾得愈。祝师治老年习惯性便秘极多。大都用此法而获愈。
2:脾约
刘先生洋衣街
一诊:3月25日
症状:胸闷,便秘,气促,肤痒,脉浮弦。病理:中阳不足,三焦失化,脾约温阻。病名:脾约。
治法:当与温导。
处方:白杏仁15g(打)大腹皮12g油当归9g姜半夏15g炒茅术15g黄附片15g(先煎)生白芍15g霍梗9g黄郁金9g炒麦芽15g焦积实9g
按:仲景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此例患者在便秘的同时,兼见胸闷、气促、肤痒之症。祝氏认为此乃中阳不足,脾受约束,以致三焦失化,津液不能四布,肠失濡润,传导失司而致,湿浊内蕴,外溢肌肤而见肤痒。故而祝氏在脾约丸的立意上进行化裁,以黄附片易大黄,旨在振奋中阳,驱散阴湿,恢复“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代谢功能。加油当归辛甘而润,养血和血以润肠;姜半夏化油降逆,开宣肺气;大腹皮、霍苏梗、郁金行气和胃:炒茅术、炒麦芽健脾燥湿和胃,众药合力,则脾约可除矣。
承继汉唐明辨阴阳谐调医学
黄树律